第二天。
清晨的公共汽車上,兩個穿著工裝的年輕人,正拿著一臺錄音機,小聲地播放著什么。
“感謝天,感謝地”
那熟悉的旋律一響起來,周圍好幾個乘客,都齊刷刷地轉過了頭。
一個大爺沒忍住,湊過去問:“小伙子,你這錄的是昨天晚上的廣播吧?”
“是啊大爺,您也聽了?”
“何止是聽了!”大爺一拍大腿,“我昨天聽完,一宿沒睡著!就琢磨這歌詞呢!寫得太好了!”
很快,整個車廂的人都加入了討論。
“那首結尾的歌才要命呢!我一個大老爺們,聽得眼淚汪汪的。”
“誰不是呢!我媳婦哭得枕頭都濕了!”
“你們說,這歌到底是誰唱的啊?聲音太絕了!”
同樣的一幕,發生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學校的課間休息,走廊里到處都能聽到有學生在哼唱。
“感謝風,感謝雨,感謝陽光,照射著大地”
工廠的午休時間,食堂里討論的不再是家長里短,而是小燕子昨天又闖了什么禍,紫薇什么時候才能認爹。
最夸張的,是菜市場。
幾個賣菜的大媽,一邊給人稱重,一邊扯著嗓子,學著歌里唱。
“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
“我們肩并著肩!手牽著手!”
那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組織在對暗號。
《還珠格格》,《自從有了你》,《雨蝶》。
這三個名字,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成了整個京城最熱門的詞匯。
而這一切熱度的最終指向,只有一個地方。
京城人民廣播電臺。
從早上八點上班開始,電臺的電話總機就陷入了癱瘓。
接線員們剛拿起一個聽筒,還沒來得及說“您好”,對面就是一連串急切的炮轟。
“喂!是電臺嗎?我問一下,昨天晚上那個《午夜故事會》的主題曲叫什么名字?”
“同志你好,那個唱歌的女歌手是誰?她出沒出過磁帶?在哪兒能買到?”
“我不管!你們必須告訴我!我兒子今天早上要是聽不到那首歌,他就不去上學!”
“我們要投訴!你們為什么不把歌手的名字打在節目里?這是對藝術家的不尊重!”
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到最后,接線員們手都麻了,嗓子也啞了,只能機械地重復著一句話。
“不好意思,我們也不清楚。”
“具體情況,請等待后續通知。”
可這樣的回答,顯然無法滿足群眾們的熱情。
電話打不通,他們就直接寫信。
一上午的時間,傳達室就收到了幾百封信件,內容出奇地一致。
——詢問兩首歌和那個神秘女歌手的一切信息。
整個電臺,都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眾人看著這瘋狂的景象,一個個都傻了眼。
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
調入深淵的唐櫻,不但沒有摔死,反而
反而長出了一雙翅膀,一飛沖天了。
“臺長!”
李然把一沓紙重重地拍在王建國的辦公桌上。
“這是從昨天節目播完,到今天上午的全部聽眾來信和電話記錄,整理出來的摘要!”
“咱們的電話總機已經癱瘓了,三個接線員換著班上,個個嗓子都喊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