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銷社門前,那房梁之上,正懸掛著一輛嶄新的黑色自行車。
自行車散發著金屬的光澤,光是讓人看著便挪不開眼睛。
趙江平看著看著,心里也是格外的喜歡。
之前趙江平每次來鄉里,心里頭總是想著自己來來回回這樣往返于鄉里,確實不太方便,也真應該去買輛自行車了。
而這年頭自行車可是非常珍貴的。
像是在幾年前,也就是70年代末期的時候,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之下,當時一些家境不錯的人家在結婚的時候都開始需要三大件。
手表、自行車、縫紉機。
同時呢,若是再算上另外一件收音機,便被稱為“三轉一響”。
手表要上海牌的,縫紉機要飛人牌或蜜蜂牌,而自行車要飛鴿牌或永久牌。
那才叫上檔次。
包括到現在為止,誰家若是有輛自行車,簡直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特別是在農村,若是誰家里有一輛自行車,那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趙江平心想,自己現在倒也算是有了點閑錢,買輛自行車估摸著問題不大。
看著前方供銷社的店員,趙江平走上前好奇地問起來:“你好,這自行車怎么賣呀?”
店員抬起頭來,呵呵一笑:“啊,你說這輛啊?飛鴿牌,天津產的,也是咱們國內的一線品牌。
這26英寸輕便型,一般男女通用,但是恐怕拉不了太重的貨。
一輛車130元,而且還得拿上20張的券。”
趙江平猛然反應過來,現在買自行車可得需要券的,這可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特殊購物憑證。
像是購買自行車、手表等這種價格較高的大件商品,都是需要票券的。
票券面值一元,買自行車一般需要10張到30張不等的供應券,品牌越高端所需的券也越多。
猶豫再三,趙江平撓了撓頭。
理想總是很豐滿,但現實卻是很骨感。
趙江平發現自己沒有券,恐怕一時半會兒是沒辦法買到這自行車了。
無奈之下,趙江平轉身正欲離開。
“你好,哥,你需要券嗎?”
就在這時,趙江平停了下來,轉頭看去。
只見在他的身旁出現了一名女孩。
看上去也就20歲出頭的樣子,穿著很得體,落落大方,長相更是無比漂亮可人。
眼神之中處處都透露著一股子的青春活力,好像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般。
女孩稍許緊張地看著趙江平。
趙江平笑了笑:“我這正想著買輛自行車,結果手里沒券,嗨,真是可惜。”
女孩急忙說道:“我手里正好有20張的券,你要嗎?如果要的話,我可以賣給你。”
“哦?”
趙江平上下打量著這女孩。
這年頭的券可是不好獲得呀。
主要的渠道,還是通過上班的時候單位會按照工資比例發。
普通家庭需要攢上數月甚至半年才能夠湊夠這20張券,月薪四五十塊錢也只能發個三四張左右。
面前這女孩一下子就拿出20張來,要么就是提前攢的,要么就是家里條件顯然不一般。
趙江平也沒有多想,急忙說道:“這倒是挺好的,不知你打算多少錢賣給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