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代的農村,家家戶戶根本沒有電飯煲,燜米飯的方式也非常的樸素,就是用大鍋去蒸。
而對于很多的農村孩子來說,在這個年代,能夠吃上一口米飯實屬不易。
同時,哪怕是到后來大家的經濟條件富裕了,但其實很多的農村人最喜歡的還是用鐵鍋去燜米飯,隨后吃那米飯燜好之后留在鍋底上的鍋巴。
在東北又稱為“胡嘎巴”,那可是燜米飯絕對的精華所在,好吃到讓人都有些跳起腳來。
將泡好的大米,其中的水全部都倒掉之后,將大米平鋪在了鍋中,隨后倒入了一些清水。
趙江平是按照大米和水11.5的比例倒入的。
對于電飯煲來說,燜飯其實想吃硬一點的只需要11.1左右的水,而想吃軟一點的就稍稍加大一點比例。
至于趙江平放這么多的水,還是因為鐵鍋本就火力大,沒有多久這水呀就會被蒸干的。
隨之而來,趁著加熱的功夫,沒有多久,表面上的清水便冒出了少許的氣泡,很快便渾濁了起來。
趙江平拿起鏟子在其內稍稍攪動了一兩下,也是為了防止底部的米粒粘連。
如果是喜歡咸味兒一點的,平日里趙江平還會加上一兩克的鹽攪拌均勻,但考慮到家里娘倆的口味,趙江平這次并沒有如此操作。
趙江平蓋好了鍋蓋,開始處理第二道菜。
第二道菜正是木耳炒雞蛋。
今天在后山上撿下來的木耳,趙江平自己還留下了很多,甚至還打算一會兒給隔壁的張三叔和李三嬸老兩口送上一些。
拿出半斤的鮮木耳,一個青椒。
趙江平先將木耳放在盆中洗了一下,往里面倒了一些開水,就這樣泡著了。
實在是家里沒有多余的鐵鍋了,不然的話,這木耳一般還需要焯水一分鐘左右,就是為了去掉木耳的澀味,同時還能讓它更加衛生,去除掉里面的雜質和沙土,防止吃起來有顆粒感。
打了5個雞蛋,里面放了大約1克的鹽和味精,最后打成了蛋液放在一旁備用。
趙江平將青椒切成了絲,又切了點蔥花和一點點的蒜末放在一旁。
忙忙活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分鐘的時間,燉兔肉的那口鍋,此時早已經發出了咕嘟嘟的聲響。
掀開鍋蓋,瞬間香氣撲面而來。
趙江平還聞到了兔肉特有的那種肉香,隨后還有著各種辛香料所復合的味道。
拿著一根筷子插了插,肉已經燉得差不多,非常軟爛了。
趙江平終于將之前準備好切好塊的白蘿卜,悉數倒了進去,又燉煮了20分鐘。
過后,兔肉燉白蘿卜已經燉好了。
同時另外一口大鍋中,趙江平掀開了鍋,看到里面的米飯已經是邊緣翹起,同時還露出了很多的鍋巴。
趙江平將灶坑內的柴火熄滅后,便蓋上鍋蓋繼續燜著。
燜上5到10分鐘,這樣的作用是為了讓鍋底的余熱能夠將米飯內的水分充分吸收,同時還能夠讓鍋巴更加酥脆。
用這種柴火的鐵鍋來煮米飯,它有個特點,那便是火苗能夠均勻地包裹住整個鐵鍋的底部,會使得鍋巴更加酥脆,同時米飯中還能夠帶著些許的煙火味,這使得它的風味會變得更加獨特。
來到一旁,將燉好的兔肉白蘿卜盛了出來,盛在了盆中。
趙江平簡單地將鍋刷了一下,先是將鍋燒熱,倒入稍許多一點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