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還沒亮,趙江平便睜開了雙眼。
他扭過頭來看向一旁。
老婆徐雨晴此時正抱著女兒,娘倆正在相擁而睡。
反而是趙江平一個大老爺們睡在一旁,顯得有些孤零零的。
他無奈苦笑。
看得出來,她們娘倆的關系真好啊!
他側過頭看著墻上那半走不走的時鐘。
好在時間還算準。
昨天換了兩節電池,雖然好久沒用,但還算能正常工作。
此時不過才凌晨三點多鐘,外面天還沒有亮起來。
可能是昨天沒有上工,也可能是沒有那么累,趙江平這一夜睡得還算輕松。
趙江平悄悄從炕上爬了起來,穿好鞋子,輕輕推開門離開了。
他想著今天早上的飯菜還沒有著落,這才打算去琢磨早上做點什么吃。
他在院子里四處轉了轉,看了看周圍的一些情況,腦子里靈光一閃。
昨天晚上他和女兒路過那破魚塘子的時候,正巧看到其中有一些胖頭魚躍出水面。
胖頭魚學名草魚,它們的生活習性屬于中上層魚類,喜歡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還喜歡各種浮游生物,甚至喜歡一些酸性的魚餌。
在東北老家,根本就沒有魚竿。
別看家里養著魚塘,但這些來自農村的老農民們哪有人會釣魚?
所以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一家人能夠把魚塘經營好。
老趙家曾經所擁有的這破魚塘,也因此而荒廢了下來。
但這并不代表重生歸來的趙江平不會這些。
在他三四十歲的時候,閑來無事就會去釣釣魚,甚至有時還會下幾個地籠,撒網撈一些魚。
他還跟著一些朋友參加過釣魚活動,對釣魚的門道熟悉無比。
既然家中沒有魚竿,也沒有漁網,那能用的恐怕只有地籠去誘捕胖頭魚了。
趙江平來到倉房中,看到一個還算比較完整的竹筐,心中有了些許想法。
他拿起竹筐估摸著大小,覺得裝兩三條大一點的胖頭魚應該沒問題。
他又回到屋內,來到外屋的,看到昨天晚上娘倆吃剩下的大半張大餅子。
趙江平掰下一塊,握在手中,走出了家門,來到后邊山腳下的溪流邊。
周圍的土地格外濕潤,他拿著小鏟子翻找了半晌,挖出了幾條蚯蚓。
回到家中院子內,趙江平開始忙活起來,把大餅子和蚯蚓剁碎,混合后加上些許溫水,團成一團,扔到竹筐里。
趙江平又在屋后面的柳樹上拽下很多細柳條,將細柳條編織成一個直徑約30公分的圓圈,固定在竹筐的頂端。
隨后,他拿起細柳條中比較硬的一部分,一端削尖,均勻地插入在柳條編織的圓圈內側,尖端朝向竹筐之內,形成了一個只能進卻不能出的漏斗形倒須。
這倒須在竹筐內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進去捕食的胖頭魚跑出來,這也是地籠通用的一種捕撈方式。
奈何現在時間比較趕,趙江平沒辦法做更大的地籠,但他覺得有了這個小小的地籠,今天早上老婆孩子的早飯應該不用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