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楸回想自入東越王宮之后的歷歷種種,朝堂無有寧日,宮闈無有靜時,越王為她對峙青門、抗衡權臣、忤逆天子,直鬧到人仰馬翻四分五裂。這其間她或是存心或是無意,總難落清白之名。倒底是異族,但有風浪必是眾矢之的。青門姑侄落難,朝堂眾臣逐她出境,便是一例。
她也知自己并非無辜,故而無可怨懟,然其中教訓卻不可不記。非我同類,終難同心。越人待她如是。她也該待越人如是。既互相生疑,便也再無留下的必要。無論瓊宇亦或天涯,都是孤身一個,那何不往天涯去,落得個逍遙自在,意寡神清!
“我不會再回越王宮。”u楸向方垣直,方垣將要勸說,卻被她抬手制止,“先聽我說――你該知道,你即便講出圣人大道,也無從改變我之心意。故而你只管細細聽著,無須多。”
方垣實無可奈何,知道這位夫人的脾性,當下即便越王在場,怕是也難更其心意之萬一。
u楸喝了口采薇奉來的茶湯,緩了緩心神,繼續又,“實則我也無須多,徑直去了,你們也攔我不住。只是,念你們這些日來為我辛苦奔走,我還是將話講在明處,他朝你們轉述于越王也算是交差,也算是我報他用心之良苦,也算替東越臣子消爾君王之執念。
“我離越地非是使性賭氣,只為世事更迭、形勢演變,天下又豈有不散之宴席。這其一,大將軍與朝堂臣子不能容我是謂正理,我無可怨懟,更無厚顏糾纏、賴著不去的道理。這其二,我此回遇險原也與爾等無關,反是累你們有所傷折我心中確實有愧。由此也不難看出,憑越王之力實是難敵天下殺伐,我更不該以一己之禍身殃及東越將士。再其三,方將軍也該知道了,欲獵殺我的是百里一族,百里一族既有此心,我之來處必是為其所窺,此后也必將為天下所知,為玉室所知,u楸縱有異志,也絕不會以越地子民為盾,隱匿其后求得一時茍活。
“以上,煩請方將軍轉告越王。以謝其厚義,泯其執念。自此我們各往東西,兩下逍遙。”
u楸神情淡然、語意輕緩,然一字一句聽在方垣心里都是不容置喙的堅定果決。方垣知道這位夫人面前他半句可說的也沒有。縱是王上眼下即刻趕來,只怕也非上回那般耍賴可以成事!
方垣束手無策,卻還是決意做最后一博。畢竟尋回君王夫人能記大功一件,此事已傳書回朝,然若在他手上再丟了君王夫人,那是生是死是罷黜還是抄家就全看君王心意了!如此想著便起身上前,傾身跪倒,苦苦央告,“夫人!念微臣也算有救護之功,可好容微臣再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