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退?”
“職責……”
聲音沙啞且微弱,像是用盡了體內最后一絲氣息才擠出來的。
不是像,就是……
說完,先前還勉強將身體倚靠在墻上的哨衛,終于再也無法支撐。他的脊背沿著冰冷的墻面緩緩滑落,護甲與石壁磨擦發出沉悶的聲響。
隨著身體倒下,眼中的光芒也在一點點暗淡,直至徹底熄滅,連呼吸都靜止在那一刻。最終,他倒在了自己鮮血匯成的血泊中,血水緩緩向四周蔓延,與地上的塵土混合成暗紅色的污跡。
問話的隊長站在原地,她沒有神情莊重的對著這名哨衛敬禮,也沒有流露出悲憫的神色,更沒有沒有做些什么或是說些什么。
她只是靜靜站著,神情冷硬而空白,像是連表情都被戰斗和疲憊磨平了。唯一的動作,是用目光注視著隊內的三名厄衛走向倒下的敵人。
其中兩人動作干脆而熟練,帶著一種久經戰場的冷漠。他倆按照操典上的步驟,舉起長矛,將哨衛的雙臂牢牢釘在地面,確保死去的敵人不會整個又活了的活,在臨死前回光返照換一個。
另一名厄衛半蹲下來,探查哨衛是否還殘留著一絲生命。
如果有,他手中那柄短而鋒利的匕首便會立刻刺下,不會給敵人留下任何痛苦的時間。
確認哨衛徹底死去后,那名持匕的厄衛伸手,快速解開了敵人緊扣的頭盔鎖扣。金屬搭扣被拉開的輕響在此刻顯得格外清晰,他將頭盔一把扔到一旁,發出“咣”的一聲悶響。
目光在死者的臉上停留片刻,他壓下了本能想要割下敵人頭顱的沖動,伸手從哨衛后腦位置,取下那枚飾梳,將其握在掌心。
在奧蘇安,飾梳的意義遠非尋常之物可比。
阿蘇爾崇尚長發,視發絲為美與力量的雙重象征,也是戰士身份與榮耀的具現。發梳不僅是整理與束發的工具,更是佩戴者身份的延伸。
許多飾梳上刻有佩戴者的姓名或家族徽記,那是不可侵犯的私人標志。熟練的觀察者甚至能從飾梳的雕紋與材質,推斷出佩戴者的家族血統、社會地位乃至政治派系。
一旦被奪,便是奇恥大辱。
奧蘇安的集市上,發梳從不缺買家。從樸素實用的平民款式,到價值連城、如藝術品般華麗的珍品,應有盡有。許多阿蘇爾會選擇傾其所有,不惜一切代價,只為購得一枚能與身份相配的發梳。
到了新時代,杜魯奇已不再延續舊時那種以割下阿蘇爾耳朵或頭顱來證明戰功的習慣。他們改為收集阿蘇爾的發梳,這不僅干凈高效,還能作為提交戰果的有力證據。
對新時代出生的杜魯奇而,這與戰場上取下陣亡友軍的身份牌無異,冷酷而實用。
至于杜魯奇自己的發型,這倒是一段頗具諷刺意味的插曲。
按照達克烏斯的想法,最省力的辦法就是――無論男女,直接全員剃成光頭。
簡單、干凈、衛生,連打理都省了。
然而,這個提議遭到了包括馬雷基斯在內的大多數杜魯奇的強烈反對,馬雷基斯甚至表示,讓達克烏斯先打個樣。
于是,最終達成的折中方案是――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無論男女士兵,基層士兵和中初級軍官的頭型均為榛子頭。
這種發型的特點是,從脖子到耳朵之間的頭發要全部剃光,露出一片干凈而硬朗的線條,耳朵以上的頭發則要剪到極短,幾乎只剩下一層細密的短茬,在陽光下泛著冷硬的光澤。
而頭頂的頭發卻要留長,一般保持在中長的長度,像一條被特意保留下來的戰旗。梳子會從前額將這些長發一寸寸地梳向后腦,可以整體順勢向后,也可以中分、側分,隨個人習慣而定。
由于頭頂的發絲較長且在海風或戰斗中極易凌亂,為了讓它們在混亂中依舊服帖,發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隨身物資。
若是不用發蠟,這些長發便會如受驚的野獸般四散開來,前額被厚厚的發絲遮住,既影響視線,又顯得邋遢。正因如此,發蠟也被編入了軍用物資清單之中,和其他生活物資一同分發。
這是新時代的士兵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當成為高級軍官之后,頭型的選擇便不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想剃光就剃光,想留長便留長,完全隨性而行。
從舊時代走來的杜魯奇、阿斯萊、艾尼爾與叛逃來的阿蘇爾――卡爾多與凱利爾,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長發,他們的發絲像一段段歷史,記錄著個人的榮耀與時代的烙印。
只有出生在新時代前后的杜魯奇,即便在晉升為高級軍官后,仍固執地保持著榛子頭。在這些驕傲的精杰眼中,榛子頭不僅是外形,更是一種直觀的身份標志和個人實力的體現。
只要在軍隊體系里活動的杜魯奇看到這種發型,哪怕不認識人,也能在第一眼就認出他們出生于新時代前后。
除了高級軍官之外,某些特定職業和兵種的發型也有著各自的傳承與講究,或是標新立異以彰顯特質,或是遵循傳統以示尊崇,或是因戰斗、環境條件的限制而不得不妥協。
作為捕獲萊瑪野獸的老牌高階馴獸師――卡利恩,他依舊保持著那標志性的巴圖魯造型,長辮高束,宛如隨時能化作長鞭抽擊敵人。其他的馴獸師也大差不差,幾乎都留著那根沖天而起的長辮,既是裝飾也是武器。相比之下,從馴獸師體系中分化出來的訓保者,為了與馴獸師們涇渭分明,他們干脆剃成光頭,連一寸頭發都不留。
用達克烏斯的話來說――“壞了,真成伊頓尼斯了。”
隊長看了一眼士兵手中被當作戰利品舉起來的發梳,又順著目光瞥了一眼原本防止敵人暴起的兩名厄衛此刻已經彎下腰,加入到收刮戰利品的隊伍中去。
她沒有說什么,只是轉身離開了這個有些嘈雜的角落。
她將摘下來的頭盔夾在左側腋下,抬手解開腰間的水壺,大口大口地灌水。喝完,她又將剩下的水倒在自己的頭頂,讓冰涼的水珠順著鬢角滑下,將那頭榛子頭徹底打濕。她用手指將濕漉漉的發絲向后捋,一寸寸壓平,直到額頭重新露出干凈的線條,目光才漸漸恢復銳利。
當這個動作完成后,她挺直了腰板,雙腳并攏,立正站好。當快步走過來的百夫長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毫不猶豫地錘胸、抬手敬禮,動作干凈利落。
雖然叫做百夫長,但與陸軍不同,海軍的百夫長麾下并非十個小隊,而是下轄整整四個五十人隊。
“接下來,你的小隊作為預備隊,有問題嗎?”百夫長將氣喘勻后說道,聲音沉穩而簡短。
“沒問題!”她的回答干脆而堅定,沒有絲毫遲疑。
對于百夫長的安排,隊長心里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她和她的小隊被配屬在一艘特種駁船上,那是距離陸地最近、也是最先與岸邊接觸的船只之一。她們的任務十分直接:扛著固定鎖,穩住建立懸索與鐵架橋的連接。
所以,當那座沉重的鐵橋與陸地“咚”的一聲連接起來的瞬間,她和她的小隊幾乎是本能地,無視了后方傳來的噓聲與抱怨,毫不猶豫地沖了出去。
腳下的鐵橋還在微微顫動,海浪的咆哮聲與甲板上金屬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令人心臟狂跳的節奏。小隊理所當然地沖在最前方,像一把鋒利的矛尖,直接朝著山口,也就是她此刻腳下所站立的地方全力突進。
然而,與預想中不同的是,原本預計會撤離的哨衛們并沒有離開,而是依舊固守在哨站中,像一排冷靜的雕像,死死守住制高點。更糟糕的是,按照原本作戰計劃,負責提前清理山口火力點的突襲艦此時應該已經到位,可它們卻遲遲沒有出現。
誰讓一只本不在計劃中的巨龍突然出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