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食堂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軋鋼廠和四合院的空氣里,那股無形的壓力卻越來越重。
廣播里激昂的口號日漸增多,廠區圍墻上刷上了新的標語,戴紅袖章的身影也越發活躍。
易中海如同冬眠的毒蛇,在沉寂了數日后,終于按捺不住,開始了他的反撲。
這一次,他吸取了王老蔫魯莽的教訓,選擇了更隱蔽、更“專業”的方式——利用他八級工的技術權威,在張建軍最引以為傲的技術領域,設下陷阱!
機會很快來了。
廠里接到一批精度要求極高的軍工配件訂單,關鍵部件的精加工任務,落在了技術實力最強的鉗工二車間。
而具體負責的小組,正是張建軍的第三生產小組!
其中一個核心零件,是一個形狀復雜、帶有異形內腔的合金鋼件,公差要求極其嚴格,光潔度要求▽8,加工難度極大。
車間技術討論會上,易中海“主動”請纓,承擔這個零件的工藝制定任務。
他拍著胸脯,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楊廠長,李主任,各位同志。這個零件確實難,關鍵就在這個異形內腔的加工和最后一道精磨工序。我在廠里干了幾十年,經驗還算有點。”
“我建議,先用我們車間那臺精度最好的蘇式內圓磨進行粗磨,留余量,再用這臺新的捷克小磨床進行精磨,保證尺寸和光潔度!這樣分工,效率最高,也最穩妥!”
他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分工明確,新老設備結合。
李愛國和幾個老師傅都點頭表示贊同。楊廠長也看向張建軍:“建軍同志,這零件是你們小組負責加工,易師傅的方案,你覺得怎么樣?”
張建軍微微蹙眉。易中海突然變得這么“積極”和“專業”,本身就透著詭異。
仔細回憶著腦海中的四級機修知識,尤其是關于磨削加工的關鍵點。
那臺捷克小磨床雖然新,但砂輪主軸剛性偏弱,冷卻系統也不太適合深腔加工。
磨削這種復雜內腔,尤其是最后精磨階段,極易因為散熱不均、排屑不暢導致表面出現微裂紋或者局部燒蝕,而這種微觀缺陷,在常規檢驗下很難發現,只有做破壞性的金相分析或者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察覺!
一旦裝上飛機或者設備,在高速高壓環境下,很可能導致零件從內部崩裂,造成災難性后果!這簡直就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技術陷阱!
易中海打的算盤很毒:零件是張建軍小組做的,工藝是他易中海定的,用的是張建軍改造的“老爺車”和新引進的“先進設備”。
如果出了問題,張建軍作為執行者首當其沖,他易中海頂多是“考慮不周”,甚至還能反咬一口說是張建軍操作不當或者設備改造有問題!軍工任務出大事故,張建軍不死也得脫層皮!
張建軍心中冷笑,易中海啊易中海,你這是自己往槍口上撞!他臉上卻露出思索和一絲“猶豫”:“易師傅的方案,分工確實明確。”
“不過…我有點擔心最后精磨用這臺捷克小磨床。這床子主軸剛性稍微弱了點,冷卻液沖刷深腔效果也一般。
“磨削這種高精度異形內腔,又是最后精磨,余量極小,控制不好容易產生磨削燒傷或者微裂紋,影響零件壽命。風險有點大。”
張建軍這話一出,會場頓時安靜下來。幾個懂行的老師傅也皺起了眉頭,開始思索其中的風險。
易中海心中一凜,沒想到張建軍一眼就看穿了他陷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