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不動聲色:“哦?我以為這是貴行基于風險的一致決策。”
“商業決策總是復雜的,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對方委婉道,“但我個人認為,健康的商業環境需要公平競爭。怡和的做法,有些過火了。”
張建軍沒有接話,等待對方的下文。
“威爾遜先生通過某些渠道向董事會施壓,要求徹底斷絕你的資金鏈。但董事會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認為這違背了銀行的中立原則,且可能損害匯豐在香港的長遠利益。”對方緩緩道,“我無法改變既定政策,但我可以透露的是,威爾遜先生自身的融資計劃,似乎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他對九龍倉的估值和前景描述,與某些盡職調查結果存在…出入。”
這幾乎是在明示了。張建軍心中了然,看來他散布的環保風險傳聞起作用了。
“謝謝您的坦誠。不知您為何告訴我這些?”
“我希望看到香港商業環境的平衡。過度的擠壓,只會帶來更大的反彈和不穩定。”對方意味深長地說,“有時候,絆倒巨人的,可能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
會見短暫而隱秘。送走來客,張建軍陷入沉思。匯豐內部并非鐵板一塊,威爾遜的霸道作風也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信號。
他立刻調整策略,讓陳威廉主動接觸匯豐內部那些對華相對友好的高管,表達合作意愿,并subtly暗示怡和計劃的巨大風險和自己業務的穩健性。同時,他讓龍四將更多關于九龍倉環保和勞工風險的材料,“泄露”給那些正在猶豫的外資基金。
暗牌一張張打出,明面上的局也在悄然變化。
幾天后,市場傳出消息,那家北美基金暫停了與怡和的融資談判,要求更全面的風險評估。怡和股價應聲下跌。
威爾遜氣急敗壞,卻無可奈何。
張建軍趁機加快了吸納九龍倉股票的步伐,雖然資金依然緊張,但郭廣榮的貸款和南洋的利潤提供了喘息之機。
然而,他并未感到輕松。臺島機構的“備用方案”是什么?威爾遜在融資受挫后,又會使出什么更極端的手段?匯豐內部的暗流能利用到什么程度?
這些問題如同懸頂之劍。
他站在地圖前,目光再次掠過香港、南洋、內地。棋局復雜,勝負未分。
但他知道,自己已經挺過了最危險的階段,從全面防守轉入了戰略相持。
接下來,該尋找機會,打出決定性的一擊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臺島那條線上。或許,該主動出擊,攪亂對方的陣腳了。
“龍五,那個王副主任…給他找點事做。把他和金絲眼鏡男見面的照片,寄幾張給他的家里人和上司。”張建軍冷冷下令,“再給他透點風,就說金絲眼鏡男沒死,而且…什么都說了。”
攻守之勢,正在悄然逆轉。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