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紡織廠會議室里,氣氛有些凝重。
原董事會成員大多面色灰敗,坐在長桌一側。另一側,是以張建軍為首的聯合基金代表——張建軍本人、陳威廉,以及鄭老板和周派來的代表。
張建軍沒有廢話,直接開門見山:“各位,永新紡織現在由聯合基金控股。過去的,翻篇。從現在起,公司的目標只有一個:賺錢,讓股價漲回去,讓各位手里的剩余股份更值錢。”
環視一圈,張建軍繼續道:“我決定,立即注資三百萬港幣,淘汰落后產能,引進新式紡紗機,主打高端棉紗和混紡面料。”
“九龍塘的舊廠房,部分改建為倉儲和展示中心,靠近路邊的地皮,規劃新建兩棟工業大廈用于出租。”
一位原董事忍不住開口:“張生,想法是好的,但投入這么大,市場還沒恢復,風險是不是…”
“風險我擔著。”張建軍打斷他,“但利潤,大家分。愿意留下一起干的,我歡迎。覺得風險大想套現離場的,我現在就可以按市價溢價5%收購你們手里的股份。”
會議室內一陣騷動。
最終,大部分原董事選擇拿錢走人,只有兩位技術出身、對工廠有感情的股東選擇留下。
張建軍雷厲風行,當場簽支票,完成股份回購。永新紡織徹底納入掌控。
“建軍兄,真是好魄力!”會后,鄭老板的代表笑著拱手,“跟著你干,看來是選對了。”
周老板的代表也點頭:“接下來有什么計劃,張生盡管吩咐。”
張建軍微微一笑:“兩位放心,永新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們需要消化鞏固。威廉,你暫時兼任永新的總經理,負責生產和改造。盡快讓新機器轉起來。”
“明白,老板。”陳威廉既感壓力巨大,又興奮不已。
“另外,”張建軍看向兩位代表,“請轉告鄭老板和周老板,留意那些有技術但缺資金的小型電子廠和塑膠模具廠,我們可以用參股或訂單合作的方式,把它們納入我們的供應鏈。抱團,才能取暖。”
“好!我們回去立刻篩選。”
處理完永新的事,張建軍立刻趕往霍英東的環球航運公司。
霍英東的辦公室寬敞簡樸,他本人更是穿著樸素,但眼神銳利,氣場強大。
“霍生,冒昧打擾。”張建軍不卑不亢地握手。
“后生可畏啊張生,永新這一仗打得漂亮。”霍英東笑著請他就坐,“聽說你找我想談航運合作?”
“是的,霍生。”張建軍直接攤開帶來的資料,“股災之后,東南亞很多地方物資短缺,正是拓展業務的好時機。我的振華航運有幾條小船,跑短途還行,但想開辟暹羅(泰國)、馬來亞的新航線,力有未逮。”
“霍生的船隊規模大,航線廣,我想能不能掛靠您的旗下,或者我們合資成立一家專跑東南亞的新公司,由您主導,我跟著學習,分擔部分風險和運力。”
霍英東仔細看著資料,沉吟片刻:“想法不錯。你看中了暹羅的木材和大米,還有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
“是的。這些物資香江和內地都長期需要。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運回來,利潤可觀。而且,我看好東南亞未來的發展,提前布局航線和人脈,穩賺不賠。”張建軍分析道。
霍英東欣賞地點點頭:“年輕人眼光很準。我早就想在東南亞加大投入。這樣,合資公司就算了,太麻煩。”
“你的船隊,可以掛靠我的公司,用我的名義和渠道去開拓航線,傭金按行規算。遇到麻煩,可以報我的名號。但你的人和管理,你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