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片刻,那個盯梢的年輕漁民跑回來:“大佬!水警那邊好像松動了!我看到黃幫辦接了電話后,就把人帶上岸了,沒戴手銬!船還扣著,但貨好像被他們搬走了不少…”
張建軍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魚兒上鉤了。
第二天,消息傳來。
水警那邊以“證據不足,當事人系受雇運輸,情節輕微”為由,將對阿水等人的指控降格為“違反海上交通規例”,罰款了事,人當場釋放。
至于那批“電子表”,自然是以“證物”名義被水警“暫扣”,實際上就是被私吞了。
阿水等人安然回到碼頭,對張建軍千恩萬謝。雖然損失了一批貨,但人沒事,已經是萬幸。
阿炳更是對張建軍佩服得五體投地,徹底死心塌地。
經過此事,碼頭上的漁民和工人都看清了這位新老板的能量和手段——連水警的麻煩都能輕易擺平!
張建軍的威信瞬間確立,碼頭的管理權順利交接,秩序為之一新。
但張建軍看得更遠。這次事件暴露了水路運輸的風險,也讓他看到了另一個機會——腐蝕和控制。
幾天后,他讓蛇仔明再次以匿名方式,給那位黃幫辦送去了五千港幣,并附上一張紙條:“黃幫辦辦案辛苦,一點茶錢,望笑納。以后碼頭生意,還望多多關照。”
這既是“分紅”,也是進一步的捆綁。
果然,幾天后,蛇仔明匯報,水警巡邏隊經過碼頭時,態度明顯和善了許多,甚至帶隊的黃幫辦還主動點頭示意。
一條隱秘的線,就這樣搭上了。
控制碼頭,打通水警環節,張建軍的航運物流計劃終于具備了初步可行性。
那艘舊漁船很快完成了簡單改造,加裝了吊臂和加固了貨艙,開始承擔建邦實業原材料和成品的一部分運輸任務,成本大大降低。
同時,張建軍也開始嘗試利用這條初步建立的“安全”水道,進行一些利潤更高的“特殊”貿易,當然是極其謹慎和小規模的,作為現金流的補充。
然而,樹大招風。建邦實業的快速崛起和碼頭的易主,終于引起了真正大人物的注意。
這天,陳威廉神色緊張地來到工廠辦公室,帶來一個消息。
“張先生,麻煩了!捷成洋行的人今天突然來隆盛,旁敲側擊地打聽您和建邦實業的情況!語氣很不友好!”
捷成洋行?又是一家實力雄厚的英資洋行,規模甚至比太平洋貿易背后的怡和還要大,業務范圍更廣。
“知道為什么嗎?”張建軍皺眉。
“好像…好像是因為我們搶了他們在觀塘一帶的幾個塑料配件訂單…還有傳說,我們通過不正當手段拿到了太平洋貿易的供應份額…”陳威廉憂心忡忡,“他們好像懷疑布朗和我們有私下交易,要調查!”
張建軍目光一凝。
真正的挑戰,來了。
這一次,對手不再是街頭混混或者一個可以被收買的買辦,而是實力雄厚、盤根錯節的英資巨鱷!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