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金的威脅煙消云散,工廠的生產徹底步入正軌。
張建軍設計的幾款新式塑膠花,憑借新穎的造型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很快在幾家百貨公司和禮品店打開了銷路。
雖然訂單量還不算巨大,但穩定的現金流讓工廠得以維持運轉并小有盈利。
張建軍并不滿足于此。他知道塑膠花行業技術門檻低,競爭激烈,單純靠代工和低端產品,利潤薄如刀片,很難做大。
他再次找到周永泉老師傅。這段時間,周師傅安心在廠里負責技術維修,對張建軍感激涕零,工作極為賣力。
“周師傅,塑料成型工藝你懂多少?”張建軍拿著一支簡易的塑料圓珠筆,這是市面上常見的款式,“如果我們自己做筆桿,甚至自己生產筆芯里的塑料齒輪和小球,難度大不大?”
周永泉接過圓珠筆,仔細看了看,推了推眼鏡:“張先生,塑料注塑成型原理不難,廠里的設備稍微改造就能做筆桿。至于筆芯里的小零件…精度要求比較高,需要更精密的模具和小型注塑機,這塊目前主要是日本和臺灣在做,成本不低。”
“如果我們只做筆桿,或者一些簡單的塑料配件呢?”張建軍追問。他想先從門檻較低的塑料配件代工做起,積累技術和資金。
“那完全可以!”周永泉肯定道,“只要模具開得好,我們的設備和工人都能勝任。”
“好!”張建軍當即拍板,“周師傅,你牽頭成立一個技術小組,專門研究塑料模具和精密注塑。需要什么設備,列出清單,我想辦法。另外,現有的塑膠花生產不能停,還要繼續開發新品種。”
“明白!張先生您放心!”周永泉備受鼓舞,感覺一身技術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安排完技術升級,張建軍開始主抓銷售。他不能讓工廠只依賴幾個小百貨公司的訂單。
他讓潮州明去打聽香江最大的幾家百貨公司和進出口貿易商,自己則親自帶著精心包裝的樣品,開始了推銷之路。
幾天后,張建軍站在了中環一棟氣派的寫字樓前。
這里是“連卡佛”百貨采購部的所在地。連卡佛是香港老牌高端百貨,如果能進入它的供應鏈,對品牌和銷量都是巨大的提升。
經過一番通傳和等待,張建軍被帶進一間寬敞的辦公室。
辦公桌后坐著一個穿著西裝、梳著油頭、神情倨傲的中年男人,是采購部的副經理,姓鄭。
“鄭經理,您好,我是‘建邦實業’的張建軍,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塑膠花樣品,工藝和設計都非常出色,希望能有機會與連卡佛合作。”張建軍不卑不亢地遞上樣品冊。
鄭經理漫不經心地翻看了幾眼,隨手將樣品冊丟在桌上,語氣帶著明顯的輕視:“建邦實業?沒聽說過。觀塘那邊的小廠吧?我們連卡佛合作的都是日本、臺灣的大供應商,你們這種本地小廠的產品,檔次不夠。”
張建軍面色不變:“我們的產品質量絕對過硬,價格更有優勢。鄭經理不妨看看這幾款新設計…”
“不用看了。”鄭經理不耐煩地打斷他,“設計?不就是模仿國外的款式?你們有自己的設計師嗎?有國際認證嗎?什么都沒有,就想進連卡佛?開玩笑!”
他頓了頓,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不過嘛…也不是完全沒辦法。如果張老板懂事,表示表示誠意,我或許可以安排下面的人先拿點小單子給你們試試水。”
這話里的暗示再明顯不過,就是要回扣。
張建軍眼神微冷。他早就聽說這個年代香江商業環境的潛規則,沒想到一來就碰上。
“鄭經理,我們做生意靠的是產品和信譽。這種‘誠意’,恐怕不合適。”張建軍直接拒絕。
鄭經理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嗤笑一聲:“呵,不懂規矩的北佬!那就沒什么好談的了!拿著你的東西,出去!”
張建軍收起樣品冊,深深看了鄭經理一眼,沒再多說一句,轉身離開。
第一次碰壁,并沒有讓張建軍氣餒。
他接連又拜訪了幾家大型貿易行和百貨公司,情況大同小異。
不是嫌他的廠子小沒名氣,就是暗示索要好處,甚至有些洋行買辦,態度更加傲慢無禮。
這些英資背景的貿易行和百貨公司,幾乎壟斷了香港對外的中高端渠道,他們對本地華資廠商的壓榨和歧視,是普遍現象。
張建軍意識到,想通過正規渠道快速打開高端市場,難度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