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而混亂的索馬里大地,正式迎來一支不屬于任何傳統勢力的強悍力量,而這片土地上的格局,也注定將因此而改變。
兩天后!
邦特蘭州首府、加羅韋!
政府大樓頂層會議室,正在上演一場內部爭斗,爭議的雙方是加羅韋內部兩大派系,一個是以阿里·賈馬·博拉為首的傳統派領袖。
一個是以法蒂瑪·阿卜迪·莫林為首的改革派領袖。
阿里·賈馬·博拉:一位年過六旬的資深軍閥、部族長老,他是邦特蘭獨立運動的元老,性格強硬、保守,在游牧地區和傳統武裝力量中擁有神一樣的威望,他的權力基礎來自于對土地、牧場和部落民兵的控制。
他的支持力量是傳統的部族長老會議、地方軍閥、廣大的游牧民兵、以及深受“索馬里蘭”威脅的邊境地區居民。
法蒂瑪·阿卜迪·莫林:一位四十多歲、受過西方教育的前外交官,現任邦特蘭貿易與投資部長。她精明、務實,善于溝通,代表著年輕一代、城市精英和商人群體的利益。她的權力基礎來自于港口經濟、商業網絡和國際聯系。
她的支持力量是加羅韋和博薩索的商人階層、年輕的技術官僚、海外僑民投資者、以及依賴國際貿易的港口工人。
而他們之所以發生爭議,是在邦特蘭沿海發現了巨大的天然氣田,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但如何利用它,徹底撕裂了兩派。
傳統派提出堡壘方案,與一家來自某個特定海灣國家,如卡塔爾的公司簽訂獨家、秘密的協議。該國家承諾提供巨額預付款和軍事援助,幫助邦特蘭建立更強大的軍隊,以對抗“索馬里蘭”和摩加迪沙的中央集權企圖。
該方案理由:快速獲得現金和武器,鞏固國防,實現“真正的獨立”。他們不信任復雜的國際財團,認為那會引入外部干涉。
改革派提出橋梁方案,進行國際公開招標,引入一個由美國、歐盟和土耳其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雖然過程更慢、更透明,但能獲得最好的技術、更公平的分成,并借此與多個世界強國建立政治和經濟紐帶。
該方案理由:避免被單一國家“鎖定”,通過利益捆綁獲得廣泛國際承認和安全保障。長遠經濟利益更大,并能促進基礎設施、就業等全面發展。
兩個派系的爭執已經發生許久了,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一周前開始,支持傳統派的牧民和民兵舉著駱駝鞭和步槍舉行集會;而在博薩索港,支持改革派的商人和工人們則揮舞著邦特蘭旗幟,呼吁“工作與發展”。
兩派除了街頭對峙,經濟還發生了割裂,傳統派控制的邊境地區開始對“改革派”商人的貨物征收高額“過路費”;改革派則威脅關閉港口,切斷傳統派出口畜牧業的通道。
甚至阿里長老麾下的民兵開始向沿海氣田附近移動,名為“保護”,實為威懾。法蒂瑪則尋求邦特蘭正規海軍(其將領多為改革派同情者)的保護。內戰仿佛一觸即發。
邦特蘭的內部局勢嚴峻,使內部的中立派不得不將雙方領袖拉上會議室,試圖談判解決緩和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