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務是清理痕跡,將哨所內外共13具以軍尸體全部拖入哨樓一樓堆放,隨后,李劍鋒、陸巖、趙志剛、邵軍候、趙鋒、楚云天、張大川、葉子誠、岳千山、劉攀、周卓、周凱等12名隊員迅速脫下自已的作戰服,換上陣亡以軍的軍服。
七點三十五分,林銳趕到哨所,也立即開始換裝。
此時,邵軍候——隊伍里精通易容和戰地醫療的專家——打開他的特種醫療箱,取出里面特制的塑形泥、顏料和細小的工具。
他對照著地上尸體的相貌特征,開始為林銳等13人進行快速易容。
他的手法精湛而迅速,不到十分鐘,13名“以色列士兵”便“復活”了,雖然因為粗糙濫制,近看能發現破綻,但在夜色和一定距離外,足以以假亂真。
易容完成后,林銳帶領12名隊員迅速進入角色,兩人登上哨樓頂部,替換原來的狙擊手和機槍手,四人在大門口巡邏站崗,其余人分布在哨所內關鍵位置。
與此同時,電子支援組遠程操作,將哨所外圍監控系統恢復正常,哨樓內部監控畫面則換上十五分鐘前的監控畫面,如果后方營地切入152號前沿哨所的監控,監控畫面會顯示一切正常。
一切安排妥當,靳南帶領著馬大噴、雷虎、石磊、蕭鎮、江破浪、吳霆、鄭戎、周摯、張棟國、王雷、林嘯等12名隊員,借著夜色的掩護,如同暗影般越過152號哨所,向著以色列境內縱深——那個代號為54營的營地——潛行而去。
在他們行動的同時,留守營地的電子戰專家們已經將54營的老底摸了一遍。
信息源源不斷傳來:該營地隸屬以色列國防軍第3旅27團2營,是一個滿編營級駐地,負責包括152號哨所在內共8個哨所的邊防任務,總兵力約400人。扣除派駐哨所的兵力,營地內常駐兵力約280人。
靳南在頻道里接收到這些信息,心中迅速計算,夜間此時,營地內至少應有60%的兵力在營房休息,意味著實際擔任警戒和戰備任務的兵力大約在120人左右。
這120人中,再扣除指揮、后勤等非一線戰斗人員,需要直接面對的戰斗人員可能不足百人。
“這仗,能打!”
靳南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
當然,前提是滲透和清除行動必須如手術刀般精準、迅速,絕不能驚動那些在睡夢中的士兵。
國防軍第3旅27團2營營地,營指揮部。
營指揮部設在一棟占地約四百多平方米的平矮房內,結構堅固但內部陳設略顯陳舊。
這里集中了營電子通訊排、營長辦公室以及營參謀部,是整個營地的大腦和神經中樞。
2營營長塔瑪爾中校,是一位在軍中服役已達十四年的女軍官。
她十八歲入伍,然而這十四年間并未建立起顯赫的戰功,她的晉升之路更多依賴于對“猶太復國主義”和“圣經即地契”等政治正確理念的堅定擁護和積極表現。
此刻,她并未專注于軍務,而是對著辦公桌上的一面小巧精致的鏡子,仔細梳理著自已的一頭金發。
即使在紀律嚴明的軍隊中,她依然堅持每天精心打扮,竭力維持自已“軍中第一美人”的形象,企圖以此提升個人知名度和影響力。
她花了將近二十分鐘,才小心翼翼地將長發盤成一個標準的發髻,接著又從抽屜里取出眉筆、遮瑕膏等一系列化妝品,對著鏡子一絲不茍地描繪起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