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偶爾會插話詢問幾個關鍵問題,語氣平穩卻自帶威壓,牢牢掌控著會議的節奏和方向。
輪到住建廳發時,陸振江先做了概括性陳述,隨后才看向身旁的蔚汐:“關于施工期間社會影響評估的細節,尤其是一些重點敏感區域的情況,請蔚汐同志做詳細補充。”
蔚汐站起身,條理清晰地把幾個重點區域的問題講了。
最后,她話鋒微轉,提到了臨街商戶的情況。
“基于上午的實地調研,施工對沿線小商戶的影響確實比較大,特別是那些依賴臨街客流的老店。”
“如果圍擋設立能在進度允許的范圍內,哪怕稍微靈活地調整三五天,允許他們完成庫存清理的過渡安排,或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有利于體現我們政策執行中的溫度,后續商戶的配合度也會更高。”
會場出現短暫沉默。
幾位來自海城的相關負責人也微微點頭,顯然他們也在承受著基層壓力。
周聿深的目光終于落在蔚汐身上,眸光深邃。
他身體微微前傾,緩緩開口:“蔚科長的調研很細致,提出的問題也很現實,但是——”
蔚汐的心莫名懸了起來,等待他的下文。
果不其然……
他看向發改和交通廳的負責人,“蔚科長提出的這些優化建議,具體需要增加多少工期?配套的幫扶措施,執行層面的物力財力能否跟上?能不能確保方案優化后,不會再衍生出新的、更復雜的問題?”
他沒有直接否定蔚汐的建議,而是精準地將難題拋回了操作層面,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
周聿深講話時帶著一種居于高位的全局視角:
“這個項目是納入全省年度重點基礎設施清單的,工期和預算的必要性擺在第一位,任何環節的延遲都會產生連鎖反應,增加不可控的成本。”
“商戶的困難,指揮部和街道要配合做好解釋和疏導工作,不能寄希望于調整既定方案。”
蔚汐安靜地聽著,沒有再追加爭辯。
她明白。
在這個層面上,她作為科室負責人的職責已經履行。
至于最終的決策,還需要綜合更多復雜的因素,需要更高層面的權衡。
會議結束時,方案未定,但傾向已隱約可見。
周聿深率先起身離開。
蔚汐的座位恰好在走廊邊緣,她正低頭整理著資料。
經過她身邊時,周聿深的身形略有停頓,聲音平穩:“蔚科長。”
聞,她抬起頭,神色如常地起身應道:“周書記。”
周聿深目光掠過她微微抿緊的唇,聲音比方才緩了半分,卻依舊保持著公事公辦的疏離感:“你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角度很實際,也確實是基層會遇到的難處。”
“內部可以再研究一下應對方案,后續會統籌考慮。”
蔚汐抬起眸,幾乎是下意識地,很快地看了他一眼。
只有一秒,甚至更短。
她微微垂下視線,聲音禮貌而疏離,甚至比剛才更平淡了幾分:“是,周書記。我們會按您的指示,配合好后續工作。”
研究一下。
體制內最常見的托詞之一。
周聿深真當她聽不明白嘛……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