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階梯教室,安靜得落針可聞。
陽光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莊重而期待的氣息。
前排,莊啟文腰背挺直,眼神銳利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渴望;于詩韻雙手緊握放在膝上,指尖因用力而微微發白,既緊張又興奮;李浩飛、劉希等人則目光灼灼,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
后排和兩側,京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們更是屏息凝神,無數道目光聚焦在講臺入口處。
對他們而,這不僅僅是學期最后一課,更是一次近距離仰望傳奇的機會。
“陽神”陳陽,這個名字在年輕一代中醫學子心中,早已不只是一個稱號,而是一種信仰,一個標桿。
陳陽今天穿著一身簡單的深色西裝,沒有打領帶,顯得隨和而又不失鄭重。
他手中只拿著一個薄薄的文件夾,步履從容地走上講臺。
沒有立刻開口,陳陽的目光緩緩掃過全場。
陳陽的眼神平和,卻仿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掠過莊啟文等人的堅毅,拂過于詩韻等人的忐忑,也感受到了后排學子們的狂熱與憧憬。
這一刻,教室里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起立!”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霎時間,全場學生,包括前排的莊啟文等參賽者,齊刷刷地站了起來,動作整齊劃一,目光中充滿了敬意。
“老師好!”聲音整齊劃一。
陳陽微微頷首,雙手虛按,聲音透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教室的每個角落:“同學們,請坐。”
待眾人落座,陳陽這才開口,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今天,坐在這里的,有剛剛經歷杏林大賽洗禮的佼佼者,也有我們京都中醫藥大學的未來之星,把特訓班的開班儀式和這最后一課放在一起,是我向學校建議的。”
頓了頓,陳陽的目光再次掃視全場:“為什么?因為我希望,無論是已經初露鋒芒的他們,還是正在積蓄力量的你們,都能記住今天,記住我們為何而學醫,又將走向何方。”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昂的口號,陳陽的語氣平淡得像是在聊家常,卻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剛剛結束的大賽,波瀾起伏,爭議與感動并存。”
陳陽的聲音帶著一絲回憶:“我們看到了經典的厚重,也見證了創新的勇氣;看到了前輩的堅守與反思......”
說話的時候陳陽的目光若有若無地在前排掠過:“也看到了后輩的銳氣與擔當。”
“肖景云肖老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知道。”陳陽坦然提及,臺下頓時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但很快又歸于平靜。
“很多人問我,當時為什么堅持那樣的決定?甚至不惜自身背負罵名。”
陳陽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有著超越年齡的通透與淡然:“因為我始終認為,醫學,尤其是我們中醫,它不是一門非黑即白的科學,它是一門在模糊中尋找精確,在動態中把握平衡的藝術。”
陳陽的聲音逐漸拔高,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我們評判一位醫者,不能僅僅因為他某一次的成功而將他捧上神壇,更不能因為他某一次的失誤就將他打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