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陳陽拿起了自已面前的麥克風。
“請大家安靜。”
陳陽的聲音并不大,卻仿佛帶著一種奇異的魔力,透過喧囂,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會場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想聽聽,這位年輕的主評委,究竟要如何解釋這個“荒謬”的決定。
陳陽站起身,走到臺前,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讓躁動不安的會場逐漸歸于一種壓抑的寂靜。
“我知道,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陳陽開口,聲音沉穩:“甚至,讓很多人感到憤怒、不解,認為我們有失公允,存在黑幕。”
頓了頓,陳陽坦然承認:“如果僅從‘結果’來看,肖景云選手在臨床實操環節,確實出現了重大失誤,險些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的承認,讓臺下的議論聲小了一些。
“但是,”
陳陽話鋒一轉,聲音陡然變得鏗鏘有力:“我們‘陽神杯’杏林大賽,評選的是中醫人才!評選的是一位醫者綜合的能力、潛力與品格!而不是一場永不犯錯的完美表演!”
“醫學,尤其是中醫,面對的是無比復雜的人體和生命。從來就沒有包治百病的神醫,也從來沒有永不失誤的圣手。任何一位醫者,在其漫長的行醫生涯中,都可能遇到超出認知的復雜情況,都可能做出并非最優的判斷。”
陳陽的目光變得深邃:“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犯錯,而在于我們如何面對錯誤?是從此一蹶不振,諱疾忌醫?還是敢于直面,深刻反思,從中汲取教訓,獲得成長?”
陳陽的目光投向選手席上的肖景云:“肖景云選手,在事發之后的表現,我想在場的部分評委和工作人員有目共睹。”
“他沒有推卸責任,沒有尋找借口,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直面后果,并對自已的失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檢討。這份勇氣,這份對醫學和生命的敬畏,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嗎?”
會場中,不少人的目光發生了變化。尤其是那些經歷過臨床、深知醫學艱難的醫生們,臉上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再說回大賽本身。”
陳陽繼續道:“我們回顧一下肖景云選手在整個大賽過程中的表現。”
“理論辨析環節,他引經據典,底蘊之深厚,見解之精辟,令我等評委都受益匪淺。臨床實操環節,且拋開最后的用藥劑量爭議,他對那位危重患者病機的把握——‘陽虛水泛,水飲凌心射肺兼血瘀’,是否精準?他所提出的以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血府逐瘀湯化裁的治療思路,是否展現了其高超的經方運用能力和敢于擔當的魄力?”
陳陽的聲音回蕩在會場:“我認為,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因為一次在極端復雜情況下的判斷偏差,就全盤否定一位醫者畢生所學所積攢的深厚功力,否定他在其他方面所展現出的卓越才華!”
說著陳陽的聲音溫和了下來。
“大家都知道,肖老是杏林宿老,醫道名家,哪怕不參加這次杏林大賽,也不影響肖老的聲望,我們這些人在肖老面前也都是晚輩。”
“也正因為肖老名氣大,醫術高,德高望重,因而這一次肖老面對的患者也是情況最復雜的患者,如果用出題來說,肖老做的是最難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