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完電子科技大學的問題,又有幾個學校負責人提出新的問題。
內容無外乎,各自學校的實際問題和利益。
畢竟。
百校聯盟相當于科學領域的聯軍,誰當頭,誰當尾。
參與該聯盟,具體能為本校獲得些什么。
這些當家人必須考慮到位。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小九九。
大學不是一片凈土,也有各自的利益糾纏。
即便上級已經明確地通知眾人,百校聯盟勢在必行!
眾人不敢對抗大局。
可是如何在大局之下。
為各自獲得相對滿意的條件,可操作空間就大了。
對此,陳龍給出了相對滿意的條件。
每個季度,百校聯盟舉行一次例行會議。
返回津門以后。
盤古重工將投資為會議籌辦會址辦公樓,建成一個永久性的會議大樓。
各校人員的交通,食宿方面的花銷,都由會長單位負責。
至于誰來當這個會戰單位。
眾人沒問,陳龍也沒說。
現場幾百號人。
有能力承擔這筆費用的單位,非盤古重工莫屬。
秉承著誰出錢,誰有話語權這一點。
陳龍自是當仁不讓地以預定會長的身份。
開始進行工作安排。
拿了盤古重工的錢。
具體怎么花,陳龍不管。
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絕對不能掉鏈子。
校長聯席會議還將針對各校面臨的一些問題,提供定向資金,投放科研項目。
創建創新科技獎。
鼓勵聯盟內部的各成員單位的教職工,包括學生。
踴躍創新,申請科研專利。
如果創造出重大科研項目,聯盟會議除了給個人頒發巨額獎金。
還會給幫助創新的學校,一筆額外的獎金。
“聯盟創建初期,咱們經不起大風大浪,更經不起西方和毛熊的制裁和打壓,因此我決定,先期的科研項目,全部集中在民用領域。”
會議進入到半程,陳龍又補充了幾句。
考慮到經濟改制,東西方交流的不斷加深。
學術界,專業大學需要向西方引進教學設備,資料,加深對他們的了解。
因此。
前三年的聯合項目,僅僅局限于民用領域。
等到羽翼豐滿,再開始軍用項目的研發。
制裁高等院校這一招,鷹醬可沒少干。
陳龍既要考慮內部利益劃分。
更要考慮到。
西方會不會扼殺百校聯盟這個新生事物。
人才和發展資金同樣重要。
師夷長技不但能制夷,更能自強。
先把架子搭起來,給予各校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將科研技術商業化,讓各個學校看到錢。
腰包充裕了,人心自然向著盤古重工。
屆時。
通過龐大的經濟利益和產業基礎,打破影響百校聯盟發展的最后一層堅冰。
實現科技與人才的雙閉環。
有了豐富的民用技術研發經驗,何愁軍工技術搞不上去。
半導體,計算機,新型復合材料,民用車輛,飛機,船舶,精密儀器,這些東西既能變成商業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