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們領命而去,辦公室里只剩下陸家貴一人。
他再次看向地圖上的俄羅斯,目光深邃。
他記不清俄羅斯這個時期具體發生了什么,但他清楚地知道普京時代的開啟和其長久的穩定性,這就夠了。
重生者的優勢,就在于這種對歷史大勢的把握,讓他敢于在眾人恐懼時果斷進場,做出遠超常人想象的戰略決策。
一場圍繞俄羅斯動蕩政局的資本抄底行動,在陸氏集團最高決策層的推動下,悄然拉開了序幕。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其看似無盡的狂歡,也已然進入了倒計時。
陸家貴在1999年上半年布局美股的投資,也該到了平倉收獲利潤的時候了。
時間進入2000年之后,美國乃至全球高科技互聯網股票的狂歡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指數都如同脫韁的野馬,在無數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狂熱追捧下,一路飆升。
納斯達克指數從1999年4月份的2000多點,不到一年時間,就漲到了4000點以上,漲幅超過了1/3。
美國電視財經頻道里,滿面紅光的主持人興奮地報道著又一支互聯網概念股單日漲幅超過百分之百的奇跡;報紙上、雜志上,充滿著新經濟、網絡革命、信息革命、地球村、未來信息社會等狂熱論調;街頭巷尾,甚至咖啡館、理發屋里,都有普通美國股民在高談闊論自己買了哪支互聯網科技股,今天又因為價格上漲賺了多少錢等等。
橡樹資本的主席霍華德·馬克思、金融分析師大衛·泰斯、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英國央行金融顧問安德魯·史密瑟斯、赫斯曼計量經濟顧問公司總裁約翰·赫斯曼等少數清醒的金融專家雖然在不同的場合,通過記者采訪、電視訪談、報紙撰文發表等各種渠道發出警告,提醒人們注意互聯網科技股市盈率已高得離譜,嚴重偏離基本面,泡沫巨大且非常危險,隨時有泡沫破滅、股票暴跌的風險。
但他們的聲音,在全民,甚至全世界資金瘋狂涌入美國高科技互聯網股票市場的情況下,顯得非常微弱。
“泡沫?哈哈,又是這套說辭!去年,甚至前年就有所謂的專家在這么喊了。結果呢?我去年買的雅虎股票已經翻了兩倍多了!”
“就是,赫斯曼那個顧問公司,自己踏空了行情,提前跑路,少賺了許多,肯定不甘心,所以現在就來唱空市場,不讓大家賺錢,酸葡萄心理!”
“別信那些專家,他們就是見不得我們普通人發財!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改變世界,現在的股價只是反映了它們未來的價值!”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