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授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和雷鈞、張曉龍一起商量對策。
“整體收購看來是沒戲了,”雷鈞推了推眼鏡,“北大的底氣太足了,他們更看重學術成果和項目持續性,而不是單純的商業利益。”
“那我們能不能換種思路?”張曉龍提議,“我們不買斷整個項目,只購買外部商用開發權呢?讓天網繼續留在北大搞科研、服務教育網,我們把技術拿出去做商業化開發和應用。”
李千授眼睛一亮:“對啊,科研和商用分開!這樣既不觸動北大的學術研究利益,我們也能拿到想要的東西,我再去談!”
帶著這個新方案,李千授再次與北大校方及相關院系領導接觸。
果然,對方的抵觸情緒小了很多,但仍在猶豫,畢竟這涉及知識產權和未來可能產生的利益糾紛,流程很復雜。
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就在李千授一籌莫展之際,他偶然聽到北大一位負責外事的老師抱怨,說學校想進口幾臺最新的國外科研儀器,申請外匯額度特別麻煩,周期又長。
李千授猛地一拍腦袋,怎么把這茬忘了!
北大不缺人民幣,但他們缺美元外匯啊!
購買國外先進科研設備、學術期刊、出國進行學術訪問、邀請外國專家等等,哪樣不需要硬通貨美元?
他立刻把這個情況匯報給了陸家貴。
陸家貴一聽就笑了:“他們想要美元外匯?我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告訴他們,我們可以用美元外匯現金支付!一百萬美元,一次性付清,購買天網搜索引擎技術的獨家商用開發權!”
“另外,再額外支付二十萬美元,作為人才培養費,請劉建國副教授和他的三位高徒,來我們飛訊公司工作!”
消息傳回北大,校方和相關院系領導的態度瞬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一百二十萬美元外匯,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能解決多少科研經費的燃眉之急?能買多少夢寐以求的進口設備?能支持多少學者出國交流?
相比起來,一個還在實驗室階段的搜索引擎項目的商用開發權,似乎就沒那么不可割舍了。
反正技術還在學校,項目內部研究還能繼續,不耽誤他們發表論文獲得學術成果,教育網的服務也不受影響,還能換來大筆寶貴的外匯,支持更多其他科研項目,這買賣怎么看都劃算!
最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顯示陸氏集團的絕對誠意,陸家貴親自出馬,在一周后拜訪了北大。
他如今的身份非同小可:全球華人首富、陸氏集團董事長、喀斯特省議會兼職副主席、全國議會常委。
這一連串頭銜,尤其是副省部級的政治待遇和全國議會常委的身份,讓北大校方給予了極高的接待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