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很多領域,對很多事物的觀察都很敏銳、很犀利,但可惜這一次……你應該是看錯了。”
韓易在心中斟酌了一下字句,才緩緩說道。
“我現在手頭的項目,已經讓我有點捉襟見肘,精疲力竭了。瀚音樂集團、瀚現場、浪潮音樂基金,還有從明年三月到年底一直不停的各類音樂節……這些可都不是能輕松吃下的小菜一碟。”
“我整個人都被抽干了,不僅是在資源層面,更是在身體層面和精神層面。”
“我確實在很多領域,對很多事物的觀察都很犀利,這一次也不例外。”圖爾基雙手交疊放在身前,掩住自己的大肚子,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你才沒有被抽干呢,易。”
“我們那邊有一句俗語,。意思是,只有同類的鳥兒才會聚在一起。我是一個朋友很少,合作伙伴更少的人,易,如果我把某人視為我的朋友和我的伙伴,那么我一定是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些相似之處。”說到這里,圖爾基將雙手舉起,在韓易的胸口上碰了碰,又放到了自己胸前,“你和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從來不受規則和行業的束縛。如果我們想做一件事,那么我們就一定會去做,我們擁有深不可測的旺盛精力,因為這份精力,是由我們那更深不可測的財富所驅動的。”
“我讀到那篇新聞了,易。你在中央公園塔項目上的及時入局,令人印象深刻。”
“你看到了嗎?”韓易表現得有些訝然,其中有幾分真幾分假,難以辨識,“我沒有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過它。”
“不需要你分享,任何對優質資產稍有關心的人都會看到的……兄弟,那可是紐約時報。”
圖爾基?阿爾-謝赫口中的那篇新聞報道,發出時間正是今天,2016年12月17日。
作者,是《紐約時報》“大城市”專欄的特邀撰稿人,吉妮婭-貝拉凡特。
標題――
《extell全額償還2.35億美元黑石貸款,此舉令批評者大感意外》。
紐約―在房地產界日益增長的懷疑聲中,extell發展公司于本周五宣布,已全額償還了黑石集團提供的2.35億美元貸款。此舉在最后一刻完成,令許多預測該項目將陷入困境的批評者大感意外。
這筆貸款的償還,對于extell創始人加里-巴內特及其位于億萬富翁大道上的旗艦項目――中央公園塔的命運至關重要。
數月以來,金融分析師和競爭對手一直在密切關注這筆貸款的到期日,將其視為對曼哈頓超豪華公寓市場健康狀況的一次全民公投。隨著最后期限的臨近,許多人曾私下斷,巴內特先生――這位以高風險高回報的高空走鋼絲式操作而聞名的開發商――這一次終于要彈盡糧絕了。
然而,extell在周五主動披露的融資方案,講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這筆2.35億美元的資金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重量級參與者。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私募股權巨頭凱雷集團提供了8500萬美元的夾層貸款。
而余下的1.5億美元,則來自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甚至鮮少有人聽聞的新興資本管理公司――瀚資本。
根據extell的聲明,瀚資本的介入遠不止是提供一筆簡單的過橋貸款。該公司將以股權投資者的身份正式加入中央公園塔項目,成為繼上海城投之后的該項目第二個主要機構投資者。
“我們非常高興地歡迎瀚資本作為我們的新股權合作伙伴,”巴內特先生在聲明中表示。“在一個復雜的融資環境中,兩家全球頂級的投資機構――凱雷和瀚――選擇支持我們,這表現出了市場對于中央公園塔這一代際資產的強大信心。”
這種信心與該項目在公開市場上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
批評者們并非無中生有。近幾個月來,extell在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發行的,與中央公園塔項目掛鉤的債券價格已大幅下跌,其收益率飆升至不良資產水平。債券市場的恐慌情緒顯而易見,許多買家已經失去了信心,他們押注該項目高達40億美元的總成本根本無法維系,尤其是在高端市場需求放緩的當下。
“坦率地說,我們很驚訝,”一位要求匿名的競爭對手開發商的分析師表示。“tase的數據表明他們正處于違約邊緣。能從凱雷那里拿到錢已經很了不起了,但這個‘瀚資本’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關于瀚資本的公開信息寥寥無幾,這更增添了這筆交易的戲劇性。紐約時報唯一能夠找到的,關于這家資本管理公司的公開信息,來自于2016年3月對好萊塢著名演藝經紀公司uta的股權收購案,該公司老板yihan曾短暫出現在媒體鏡頭中,但此后卻一直保持低調。近幾個月,音樂產業中也出現了一支以瀚音樂集團為名的新興勢力。這家集團的藝人陣容里,最引人矚目的名字,包括麥迪遜-比爾、paramore和marshmello。盡管沒有公開披露股權信息,但許多音樂界從業者認為,瀚音樂集團正是為瀚資本所持有。業內人士猜測,這可能是一家資金雄厚,野心勃勃想要進軍西方世界的亞洲家族辦公室新成立的北美分支,它更看重長期資產持有,而非短期市場波動。
extell在今天的聲明中堅稱,新的融資到位確保了項目可以無縫推進。公司強調,盡管市場充滿噪音,但中央公園塔的完成時間――預計為2019年――“絕對不會延期”。
對于加里-巴內特而,這又是一次險勝。但對于紐約的天際線來說,這場賭局的籌碼才剛剛開始累積。
之所以extell會急著在償還貸款的同一天,借紐約時報之手發出這篇新聞,其中緣由并不復雜。
加里-巴內特和他的extell公司,迫切需要公開一個勝利的消息。
他需要借《紐約時報》這種權威媒體的版面,向整個市場――尤其是那些在特拉維夫交易所內外恐慌拋售的債券持有人――宣布:中央公園塔項目不僅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這筆2.35億美元的貸款償還,就是最好的強心劑。
他沒有任何時間可以浪費。
這2.35億僅僅是上岸的第一步。在巴內特的融資計劃里,至少還有10億美元的巨大資金缺口,需要他去填平,才能真正確保這座西半球最高的住宅摩天樓能夠順利封頂并交付。
他不可能,也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韓易這位新晉的合作伙伴身上。盡管韓易的1.5億股權投資是雪中送炭,但他并未明確表示會繼續追加投資。因此,巴內特必須穩住所有現有的融資渠道,并開拓新的渠道,無論是通過eb-5簽證計劃吸引海外投資者,還是重振tase債券持有人的信心,亦或是尋找下一家凱雷集團。
當然,這篇高調的報道,自然是征求過韓易的意見的。對于瀚資本的這次公開露臉,韓易并沒有提出什么異議。
之所以會如此淡定,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cpt項目本就在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發行了公開債券,extell作為發行方,有義務向投資者披露重大的股權變更和融資信息,因此瀚資本的入局壓根無法掩蓋。因此,與其扭扭捏捏,不如主動進行輿論管理,正面披露他的存在。
其次,韓易也認為,到了目前這個階段,這種規模的旗艦項目投資,恰到好處地展示瀚資本的實力,沒什么壞處。拋開加里-巴內特不談,這也能極大地提振他其他事業線合作伙伴的信心――無論是遠在洛杉磯瀚音樂集團的dr.dre,還是眼前這位浪潮音樂基金的合作伙伴圖爾基?阿爾-謝赫。
更重要的是,這是韓易計劃中,讓瀚資本這個名字以一個比較恰當的節奏,逐漸進入北美乃至全球資本界視野的一小步。
他很清楚,自己未來的布局――無論是收購musical.ly的宏大計劃,還是進軍拉斯維加斯的版圖擴張,亦或是對美國連鎖酒店、時尚品牌和奢華地產的深度投資……每一個動作,都將牽動無數巨頭的神經。
與其到那時被動地成為聚光燈下的野蠻人,不如從現在開始,有選擇地,一步步地,讓市場了解并習慣他的存在。
畢竟,傳播學專業的他,很清楚人類的認知曲線是什么樣的。一件事物,不管再怪異、再突兀、再引人側目,只要能在媒體的放大鏡下存活一段時間,絕大多數人都會將它的存在,視為構成這個世界日常運轉的基石。
如果不能理解這個概念,那就想一想互聯網、智能手機,或者ladygaga。想想這些東西剛出現的時候,人們對它們的態度,還有現在人們對它們的態度。
存在即合理,不止是哲學理念,更是生存之道。
宣示自己的到來,熬過他人的適應期,當大眾的關注度被轉移到下一個新奇事物上時,你就算站穩了腳跟。
而芭芭拉-帕文,就處在這樣的適應期里。
對于這位匈牙利超模而,她需要適應的,不光是這段與韓易展開的嶄新戀情,還有對男友那依舊在她眼前不斷上升,似乎永無止境的財富天梯。
她確實聽見了韓易在跟某個名叫“巴內特先生”的家伙打電話,也聽見了韓易那個關于流動性被抽干的玩笑……但她萬萬沒想到,男友口中的流動性,竟然價值2.35億美元。
“如果你讀了那篇文章,你就應該知道,我在那個項目里投入的數目可不小。”韓易攤了攤手,笑道,“這讓我根本沒有機會去考慮涉足其他領域……至少短期之內是這樣的。”
“噢,兄弟,我真的很喜歡你表現得如此謙遜的時候。”話及此處,圖爾基一只手搭在韓易的肩膀上――熟絡之后,韓易發現這位中東富豪是一個特別喜歡身體接觸的人――一只手虛掩著自己的肚子,將視線轉向芭芭拉,“誰會不喜歡一個富可敵國,但卻依然謙遜到骨子里的男人呢?”
“‘富可敵國’有點太夸張了。”韓易咧咧嘴,調侃道,“我都在冒汗了。”
“夸張,不夸張,看跟哪個國家比。”
圖爾基帶著幾分審視意味的目光在芭芭拉臉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尋找著什么。最終,也許是沒有找到他想要看到的信號,圖爾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將已經到嗓子眼的后半句話,硬生生地吞了回去,換成了一個在旁人聽來或許有點莫名其妙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