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兩個女朋友
高潮之后,又見高潮。
未來浩室大開大合的極致體驗之后,喬納斯-布魯沒有給觀眾休息的時間,馬上接了另一個版本的drop。這個版本,沒有那么波瀾壯闊、激動人心,但是韻律更足,低音線更溫暖,鼓點更有力,合成器lead更清脆,人聲切片也更細碎,帶有強烈的電氣浩室風格。說得更精確一點,是荷蘭浩室2007年到2008年的傳統風味。頻繁使用的滑音,和高音調的wonky合成旋律,讓人一下就能想起新時代電子舞曲剛剛進入主流市場的那些年。
如果一大串專業音樂名詞讓你看得頭暈腦脹,那這里有一個更淺顯易懂的類比――喬納斯-布魯制作的第二段drop,與蕾哈娜2012年的作品,由dr.luke、cirkus和卡爾文-哈里斯聯袂制作的《wherehaveyoubeen》頗為類似。
依然是128bpm,但是舞池里的氛圍卻截然不同了。未來浩室掀起的,是海嘯般的滔天巨浪,而電氣浩室的余波,則像按摩泳池里的沖擊波,看上去沒那么強烈,但實際上讓人回味無窮。
淅淅瀝瀝的雨點打在人群中,被熱浪迅速蒸發,從麥迪遜-比爾的視角向下望去,整片舞池就像是被籠罩在了一個霧氣彌漫的仙境里。
“hey!hey!hey!hey!”
人聲切片的高潮部分不需要麥迪遜演唱,于是,她便在山丘舞臺上專心做好帶動氣氛的工作。
“拉斯維加斯,準備好盡興玩樂了嗎?iwanteveryonetojumpwithme,one、two、three,jump!向我展示你們最瘋狂的一面!”
“我以為麥迪遜-比爾……是個青少年偶像?”
卡座前跟著節奏蹦蹦跳跳的伊莎貝拉摟過麥肯錫,在后者耳邊大聲詢問。
“原來是。”麥肯錫揉揉耳廓,“但很顯然……她進化了。”
madcity現場這個全新的麥迪遜-比爾,確實是瀚音樂著力打造的進化版本。摒棄斯庫特-布勞恩的傳統流行樂設定,韓易為她開辟的,是一條舞曲天后的道路。
正如他在數次a&r會議上反復強調過的那樣,麥迪遜的聲線跟電子音樂極為適配,顆粒感、金屬感與似有若無的電流感,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許多音樂人再怎么努力提升也無法獲得的特殊吸引力。再加上麥迪遜本來就是蕾哈娜的忠實粉絲,那么,給她在新時代畫一條類似的生涯路線,用跟各種電子音樂制作人合作的單曲來為她重塑一個全新的公眾形象,便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看看蕾哈娜的發展軌跡吧,從第一張專輯《musicofthesun》開始,defjam就非常注重她在舞曲方面的拓展。事實上,她的出道單曲《pondereplay》,即是一首極為純正的電子音樂dancehall。接下來的兩張專輯也是同樣的路數,宣傳單曲里帶有舞曲元素的占了多半,《takeabow》這種傳統r&b音樂,只是作為調劑和多樣化的嘗試放在宣傳矩陣中,絕對稱不上是蕾哈娜藝人形象的主軸。
人們對于早期蕾哈娜的印象,還是《rudeboy》、《disturbia》和《don'tstopthemusic》里性感奔放的巴巴多斯狂野美人。
到了第五張專輯,2010年的《loud》,蕾哈娜把握住了全新十年電音主流化的時代浪潮,除了一首被放在宣傳序列第六位的《californiakingbed》之外,《onlygirl》、《what'smyname》、《s&m》,這些讓她熱度持續數年不退的經典,都是制作團隊全世界范圍內精挑細選的舞曲杰作。
接下來,保持一年一專更新速率的蕾哈娜憑借《wherehaveyoubeen》、《wefoundlove》、《diamonds》等冠軍單曲,進一步鞏固了業內地位,讓自己成為了早期edm的旗幟人物,不光把自己的歷史評價往上抬高了一大截,還將卡爾文-哈里斯、本尼-布蘭科以及大衛-庫塔等定義了2010年代歐美音樂的電音制作人帶入了流行文化的語境里。
2023年超級碗,蕾哈娜中場秀表演的12首歌里,有11首都是流行舞曲,或者帶有電子元素的快節奏音樂。毫無疑問,她音樂生涯的輝煌篇章,幾乎都是由這股電音浪潮書寫的。
順勢者有為。再出彩的藝人,也必須在時代的框架里臣服。而這,就是韓易之所以會堅定不移地把麥迪遜-比爾往這條路上推的根本原因――作為一個有巨星潛質的流行歌者,她只有抓住2016年這最后一波電子音樂流行化,和流行音樂電子化的趨勢,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后發制人。
韓易的超前視野和雄厚財力,以及在電子音樂領域巨細靡遺的布局,讓這一計劃的成功概率大大增加。只要麥迪遜愿意踐行韓易的路線,有沒有《coldwater》,爆火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非常幸運地,麥迪遜自己很喜歡“小蕾哈娜”的規劃,也給予了韓易和他的團隊,全身心的、毫無保留的信任。這份信任,不僅來源于她對韓易的強烈好感,更源自韓易為瀚音樂尋得的這一批制作部門高管。
克里斯托弗-斯圖爾特,“tricky”。2010年至2012年,三度以制作人身份提名年度最佳專輯。蕾哈娜的《loud》,凱蒂-佩里的《teenagedream》,還有碧昂絲的《iamsashafierce》,都是他為人熟知的藝術代表作。
可能最近幾年他不再親自動筆寫歌,可能他自身的制作技巧和編曲思路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是,接連捧出三位紅極一時的流行天后,為她們各自打造了一張職業生涯巔峰專輯的tricky,太懂得該如何改造麥迪遜-比爾了。
不管是專輯內,還是專輯外。
10月28日,madcity舞臺上這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電音精靈,就是由他牽頭完成的得意之作。
從簽約開始,麥迪遜-比爾便一直依循tricky、凱倫-郭和趙宥真的建議,按部就班地使用著她114.29萬美元的首張專輯預付款。麥蒂不是個缺錢的孩子,更不是個喜歡鋪張浪費的孩子,優渥的家庭環境,讓她不至于看到巨額支票,就有一種明天必須花光的沖動與不安全感。
因此,除了獎勵了自己一臺全新路虎,并保留一定份額供日常開銷之外,麥迪遜和媽媽特蕾西幾乎把藝人信托賬戶里的所有現金都投入到了音樂事業里。聘請蕾哈娜和詹妮弗-洛佩茲的舞蹈老師帕里斯-格貝爾教她跳舞,雇傭蕾哈娜和黛米-洛瓦托的聲樂教練麗絲-劉易斯提升她的演唱技巧,跟著tricky在錄音室里學一些簡單的和聲編寫和音樂制作技巧,還請碧昂絲的音樂導師大衛-李-布魯爾做她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老師。
是的,光是聲樂方面的明星教練,麥迪遜-比爾就一口氣請了兩個。這是韓易天價預付款給她的底氣,也是她脫胎換骨的決心。
擺脫youtube素人的標簽,斬斷instagram網紅的枷鎖,麥迪遜決意要做一個優秀而純粹的音樂人,一個貨真價實的流行巨星。
半年的魔鬼訓練,接近五十場的演出積累后,現在的麥蒂,是每一家唱片公司的夢中情人。
顏值滿分、身段滿分、勤勉滿分。再加上出色的嗓音條件,和日漸成熟的舞臺風格……
屬于這個時代的popstar,正在冉冉升起。
“謝謝你們,madcity!”
兩段drop之后,麥迪遜-比爾在音樂節上表演的第一首歌曲《melodies》也就進入了尾聲。只唱了一段主歌、一段副歌,播放了兩段各十六小節的drop,總共加起來也就兩分鐘,這是瀚現場、瀚音樂和人予管理三方,加上麥迪遜-比爾本人內部協商之后,定下的演出策略。
從madcity開始,未來的演出set里,盡量減少小島唱片時代的歌曲比重,縮短時長。這樣做不是為了省表演版稅,而是為了讓麥迪遜與原來的形象說再見,也是為了給她日益豐富的曲庫留出展示空間。
“哇噢,妹強瓷先ズ莧惹櫚難印!
拋了一句明顯是為了要掌聲的誘餌之后,麥迪遜放下麥克風,滿臉笑意地俯視著舞池,給自己爭取調勻呼吸的時間。
待歡呼稍微平息一些后,麥迪遜的耳機里,適時傳來了奧里-布利斯坦的指令。
“《allforlove》30秒介紹,麥蒂,注意時間。”
“okay,我的下一首歌……”麥迪遜歪頭調整著耳麥,并利用這個機會,確定自己的兩位伴舞也已經綁好安全繩,站在了自己身邊,“發行于一年前,它標志著一個全新的麥迪遜-比爾的誕生,對我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
意義確實重大,但并不是那么正面――《allforlove》,是麥迪遜在小島唱片的最后一次發行。
當時看來是曲終人散,現在回過頭再評判,卻更像是幸福線前面的那朵烏云。
“這首歌帶我踏上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自此之后,海闊天空。
“現在,我要在這里把它分享給你們。”
“《allforlove》,let'sgo。”
雖然仍然有很多人把《allforlove》歸類為teenpop,因為演唱它的兩組藝人,麥迪遜-比爾和jack&jack,都是尚未成年便已經出道的青少年偶像。但很明顯,《allforlove》的風格更加成熟,是更加成人化的合成器流行。
韓易從來沒有問過麥迪遜關于這支單曲的幕后故事,不過,他大概能猜到,之所以它會成為麥迪遜沉寂一年后,在小島唱片的絕唱,應該是長島姑娘竭盡全力抗爭的結果。
世人并沒有聽見,但至少她發出了屬于自己的聲音。
無論音量有多微弱。
“我在尋找可以藏身的地方,
上帝知道我已經盡力了,但我永遠也無法忘記你。
多希望能看見你,而不必閉上眼睛,
但我知道,我知道……
一切都已經離我遠去。”
<divclass="contentadv">am-g-f-c的和弦演進,良好的聲音表現力,頗有記憶點的人聲旋律,讓《allforlove》成為了小島唱片時期的麥迪遜,最拿得出手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