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唱作人在行業內涌現,對于這種類型的創作者,版權發行公司a&r的推銷對象,就從音樂變成了人。他們會帶著旗下的創作者拜訪各家廠牌,竭盡全力幫助他們獲得一份唱片合約,這樣一來,版權發行公司手中的音樂版權才算有了變現的渠道。
光從職位描述上就可以看出,a&r在一家音樂版權發行公司中的支柱性作用。人際交往能力、產品推銷能力,以及對音樂創作和錄制過程的深入了解,三者缺一不可。韓易必須找到一位出類拔萃的全方位音樂精英,才能讓瀚發行的核心工作有效開展起來。
在韓易的規劃中,本年度瀚發行的a&r部門應該有3-4個招聘空缺,1個a&r部門總監,2-3個a&r經理。總監負責整個工作流程的把控與匯報,其他的a&r經理每人負責數個,順利的話負責數十個音樂創作者,源源不斷地產出原創音樂版權。
a&r部門之外,瀚發行還需要負責版權管理和版稅管理的工作人員,他們主要的權責是為音樂人創作的音樂版權進行登記注冊,并從音樂使用方那里收取不同類型的費用:機械版稅、表演版稅還有同步版稅,是音樂版權發行公司最重要的三個收入來源。
對于sonyatv這種音樂發行行業的巨無霸來說,版權管理和版稅管理,被分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前者只負責管理版權的注冊和存續情況,后者只負責向各個合作方和版稅組織收取費用。
這些巨頭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旗下管理的歌曲動輒數十上百萬首,如此龐大的版權庫,必須把業務拆分開來,專人專事才能不出岔子。
但瀚發行畢竟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新殼子,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簽約音樂人。在簽約新人或者收購音樂版權庫之前,實在不需要過多人手。因此,韓易決定前期先招募一位版權經理,負責所有工作流程。待后續版權庫逐漸充盈,再做擴容的打算。
另外,音樂版權發行公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專門負責同步授權的sync部門。
同步授權,synchronizationlicense,業內通常簡稱為sync,是由特定作品的版權持有人授予的使用許可,允許被授權人將音樂與某種視覺媒體的畫面進行同步。用人能聽得懂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每一幀畫面搭配的音樂,都需要經過版權方授權之后才能使用,而這種授權就叫做同步授權。
電視、電影、廣告、游戲乃至多種多樣的線上新媒體,都屬于同步授權的范疇,這也是為什么音樂版權發行公司通常都會單獨成立一個sync部門,來負責這類音樂授權的事務。同步授權部門需要跟各類媒體公司和他們負責音樂采買的工作人員建立穩定的合作渠道,從而為公司的版權庫打開另一扇財富之門。
對于小型發行公司來說,同步授權部門的工作很多時候由a&r經理們兼任,畢竟a&r本身就帶有推銷的職責。但是,韓易想要打造的是一個能撼動sonyatv、環球音樂發行和warnerchappell這三大世界級音樂發行集團地位,甚至取而代之的行業旗艦。
因此,向內深耕的版權管理人員可以省,但向外發展的同步授權部門卻是萬萬不能精簡。瀚發行必須從第一天開始就積極與潛在客戶接洽,才能在這短短七年的時間里,配合韓易的宏大規劃,站上時代的風口浪尖。
三個同步授權經理,一個負責影視板塊,一個負責廣告板塊,另一個負責最近幾年蓬勃發展的游戲與新媒體板塊,是韓易為同步授權部門勾勒出的基礎架構。
同樣的理念,也在國際版權部門的規劃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中小型的發行公司根本不需要國際版權部門,通常來說,它們會把旗下管理的音樂版權交付給有能力在海外地區進行版權發行工作的公司進行管理。
而有能力做全球版權發行的公司,除了kobalt勉強能應付,也就剩下環球、索尼、華納旗下的三家發行集團。因此,在業內,這些與三大簽訂海外代理發行協議的中小型發行公司被統稱為affiliates,即附屬公司。
雖然在美國本土獨立經營、獨立審計,但如果海外地區的收入必須仰仗三大的鼻息,那么在這個全球化的扁平世界里,這些小公司的地位,比附庸也好不了多少。
韓易不希望瀚發行成為附庸,銀行賬戶里的余額也有底氣讓他不這么做。因此,雖然剛開始對海外地區的投資注定入不敷出,韓易依然在國際發行板塊留出三個國際發行經理的位置。一個負責中美洲和南美洲,一個負責歐洲大陸與英國,另一個負責亞洲。
全方位獨立的驕首之姿,能把瀚發行的野心傳遞給公司上下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藝人。與此同時,這種不將任何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的策略,也能為韓易想要吸引的那些版權擁有者吃下一顆定心丸。
制定好版權發行公司的招聘計劃,唱片公司的架構也隨之變得明晰許多。瀚發行需要為簽約的創作者提供a&r服務,瀚音樂也得給予簽約的歌手同樣的支持。唱片公司自然也有a&r部門的存在,只不過唱片板塊的a&r更關注于單曲、專輯和其他的衍生產品。
歌手應該收哪些歌、唱哪些歌,什么樣的歌作為單曲發行,什么樣的歌收進專輯。專輯啟用哪位制作人,后期找哪位工程師做,又由那個視頻制作團隊來負責mv的拍攝,這些細節都是需要a&r反復推敲決定的。
因此,跟發行公司相同,瀚音樂也會招募1位a&r總監和2-3位a&r經理,保證簽約歌手可以獲得細致專業的輔導與支持。另外,國際部門和同步授權部門的招聘人數,以及每個人負責的業務范圍也會跟版權發行板塊保持一致,只不過一個負責音樂版權,另一個負責母帶版權。
當然,雖然大部分部門架構雷同,但唱片公司依然有專屬的業務板塊,市場營銷與推廣部門就是其中一個。大型唱片公司通常也會把市場營銷部門和推廣部門分開,市場營銷負責公關、專輯封面設計、宣傳視頻、廣告、專訪和其他一系列的數字營銷工作,而推廣部門只有一個任務,跟電臺打好關系,讓電臺盡可能多地播放公司推出的單曲。
但在韓易看來,市場營銷與推廣部門在音樂行業里的進一步融合,本來就是一個未來肯定會發生的大趨勢。不管在世界哪個國家和地區,流媒體和線上曝光的作用越來越強,在榜單計算公式中占據的權重也越來越大,電臺式微的情況下,推廣方式也必須革新。
傳統唱片業巨頭,比如吉米-約文的interscope,會另外成立一個產品管理部門,這個部門在前網絡時代,負責cd和卡帶等實體產品的銷售,但在這兩樣物件變得比吸血鬼還要古早的2010年代,他們的職責也發生了改變。產品管理部門的銷售人員,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與各家流媒體平臺打好關系,以期獲得更多的流量傾斜,和更優厚的結算條件。
明明是同一個業務板塊的事情,卻要放給三個部門做,這是因為現在活躍在業內的大型唱片公司,基本上都已經連續經營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公司內部的架構臃腫冗余,很多條業務線可以用尾大不掉來形容。新生的瀚音樂自然不會遺傳這種毛病,市場營銷、電臺推廣和流媒體產品管理,統統都會整合進一個全新的營銷和推廣部門中,由三位‘市場專員’來分工合作。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韓易還計劃給瀚音樂建立專門的渠道分發部門。渠道分發,是音樂生產鏈條里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為繁瑣的一步。這個世界上總共19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音樂流媒體和數字下載服務的網站與app更是不知凡幾。渠道分發人員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公司的音樂在全世界的每個地區、每個城市、每個平臺,都以統一的格式上架。
聽上去非常簡單的工作,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是復雜和枯燥,大部分的唱片公司都沒有能力自己進行渠道分發,因為光是雇員的薪資與社會福利成本,就能吃掉不少利潤率。
如果是三大音樂集團內部下屬的子廠牌,模板流程是廠牌把音樂交付給集團專門建立的渠道分發公司,再由渠道分發公司上架到各個終端零售商的頁面。所產生的收益,渠道分發這邊一般會分走15%。
現實中的實際操作,還是以吉米-約文為例,他創立的insterscope唱片,50%的股權由他自己持有,50%的股權1996年被環球音樂集團收購。如果interscope旗下的藝人想要在北美地區發行專輯,那么渠道分發會由interscopegeffena&m來完成。看名字就知道,它自interscope、geffen、a&m三家廠牌合并而成,是環球音樂集團的四家子集團之一,擁有獨立成熟的渠道分發能力。
而如果是英國地區,interscope的音樂則會由寶麗多唱片進行渠道分發,這同樣也是一家環球音樂收購的德國唱片公司,一直以來跟interscopegeffena&m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前者在美國的專輯都由后者分發,而后者在英國的專輯也是統一交給前者來做渠道。在這兩個主要音樂消費市場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渠道分發工作,則是由母集團環球音樂統一完成。
而如果是生態體系之外的獨立唱片公司想要讓三大來代理渠道分發業務,他們就必須先跟集團旗下的大型唱片公司簽署渠道發行協議,再由這些內部的唱片公司把產品交付給渠道分發公司,整個流程就變成了:獨立唱片公司――集團附屬大型唱片公司――集團附屬渠道分發公司――零售商。
繞暈了嗎?
繞暈了就對了,三大音樂集團想要的就是把渠道分發的流程做得盡可能復雜,這樣他們才能吃掉15%的渠道分成,然后一步步蠶食所謂independentlabels的獨立性,最終把它們變成集團無敵戰車中又一顆永恒轉動的齒輪。
所以,就像版權發行板塊的affiliates一樣,唱片領域也有一個詞用來形容依附于大型音樂集團進行渠道分發的唱片公司,major-distributedindependents,mdi。
雖然近年來也有很多不隸屬于三大音樂集團的獨立分發平臺出現,比如法國的belivemusic,美國的cdbaby,但這些分發平臺的分成拿得更高一些,基本上都在30%左右,夸張的甚至能到50%。
韓易不打算讓外人掙到這筆錢,渠道分發本身就是靠人工成本堆起來的,而他最不缺的,就是用以支付人工成本的資金。
更重要的是,這是他的音樂事業群是否能真正成為第四股勢力的命門,通向市場的最后一道大門如果由他人把守,那就永遠也成不了跟環球、索尼與華納鼎立的亂世梟雄。
當最后一個字敲進瀚音樂招聘計劃的文檔里,韓易已經在1000室呆了將近八個小時的時間。周一剛下課,他就驅車回到星薈大廈。此時,時針剛剛走過4月11日與12日的分界線,辦公室顯得異乎尋常的空曠寂靜,除了韓易自己敲擊鍵盤的聲音之外,幾乎聽不到其他響動。
還好,是幾乎。
因為,總裁辦公室旁邊的那個辦公間里,暖黃色的燈光透過玻璃幕墻,打在走廊的墻面上,倒映出一道迷人的倩影。
從ucla趕來的趙宥真正坐在那里,認真修改著《oceaneyes》的推廣計劃。
這是韓易交給她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她作為經理人的第一項考驗。
成功,就能簽下職業生涯里的第一位藝人,正式邁入心馳神往的音樂圈。
如果失敗……
不,沒有這個選項。
早就跟著韓易食髓知味的宥真,沒有任何可能會讓這次機會平白無故地溜走。
列出公式,對比歌單前后兩周的播放量,記錄數據,完成批注,再如此反復數百次。
直到眼前的數字和單詞都模糊成了色塊,宥真才停下來,疲憊不堪地揉了揉眼睛。
下一秒,出現在她面前的,不再是macbook的黑色鍵盤,而是一杯香氣馥郁的冰咖啡。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