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運科歇了一會,唐植桐才去就魏之楨的事情跟方圓、張金波做好溝通。
盡管今天跟顏雄飛溝通好了王波的籍貫,但唐植桐不想再跑一趟椿樹胡同了,因為餓的慌。
糧食定量只按照工種核定,跟身高、飯量關系不是很大。
唐植桐卡著自己的定量吃,同樣吃不飽。
回家的路上,唐植桐路過糧店,看著長長的買糧隊伍也挺無奈的。
誰家都不寬裕,寅吃卯糧的不在少數,昨兒個才發了糧票,這幾天排長隊購糧是正常現象。
到家后,唐植桐先下地窖薅了好幾塊白薯上來,打算升起爐子后烤上。
定量不夠,地瓜來湊。
鳳芝回來的早,在一旁很積極的給唐植桐打下手,地瓜洗的那叫一個干凈。
“哥,吃完飯再吃嗎?”鳳芝將地瓜洗好,用籃子端進廂房。
“嗯,現在烤,等烤熟可不就吃完飯了?”唐植桐生爐子弄的手上有點爐灰,伸手在妹妹的臉頰兩側各畫了三筆。
而鳳芝的注意力全在地瓜上,只當哥哥給自己擦臉,壓根沒留意自己成了小花貓。
“哦,不會烤糊吧?”木柴燃燒的火舌舔舐著爐蓋,鳳芝看著爐火問道。
“不會,就放這些柴,等溫度上來,柴也就燒的差不多了。吃完飯再過來添柴。”唐植桐先是洗洗手,然后將地瓜一一擺放在抽子上,塞進爐膛。
“嗯。”鳳芝蹲坐在爐子跟前,肚子里傳來咕嚕咕嚕的聲音。
“餓了?走,給你煮個咸雞蛋去。”唐植桐摸摸妹妹的腦袋,按定量吃是要先堅持的,但更得留意不能營養不良。
“當真?”鳳芝一聽,驚喜的問道。
“當然,我去跟咱媽說。”唐植桐拉著鳳芝的手往外走,關門前不忘將電燈拉上。
“行,吃吧。你瞧你把鳳芝臉上畫的,不讓人省心。鳳芝,去洗把臉。”一聽兒子說煮咸雞蛋,張桂芳沒攔著,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距離星期天改善生活還有三天呢,偶爾吃一點不算啥,她在心里安慰自己。
唐植桐從咸雞蛋壇子里底部掏出來三個咸雞蛋,兩大點的,一個小點的。
現在副食品店已經很難買到雞蛋了,此前家里攢的雞蛋,大部分都被張桂芳陸陸續續放進了咸雞蛋壇子里腌起來,以期能保存更長時間。
最近家里沒有再打雞蛋湯,因為打雞蛋湯不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殘留在雞蛋殼上,哪怕倒上水用手指扣扣、洗洗,也會殘留有蛋腥味。
張桂芳認為這是一種浪費,要求吃雞蛋的時候煮著吃,這樣能一點不剩的全填進肚子里。
對于張桂芳的這種態度,唐植桐沒反駁。
現在雞蛋金貴,自家的雞最近由于營養跟不上,已經不怎么下蛋了,但好歹還有個獨立的窩保暖,這要放在農村,老百姓得把母雞請進屋里,放在炕上。
唐植桐將雞蛋放在廂房煮上,又回屋燉了滿滿一鍋白菜,打算連吃帶喝蒙騙一下肚子。
等小王同學和鳳珍回來的時候,一切準備就緒,洗洗手直接坐下吃飯。
小王同學先把包放下,從包里掏出來一包點心:“媽,我們單位聯系點心廠,每人配了兩斤點心,咱一會嘗嘗。”
“桉子烤白薯了,吃完飯吃白薯吧,點心先留著。”張桂芳看了孩子們一眼,有了決斷,特殊時期,盡量將吃食勻開。
唐植桐對張桂芳的安排沒意見,反而是問道小王同學:“你們單位后勤保障很到位啊,還能安排這種福利?”
“聽說上面為了照顧職工生活,根據產能分批次安排,我們這邊只是第一批,估計你們單位也有。”小王同學送給唐植桐一個微笑,解釋道。
“那感情好,咱家能吃兩頓了。”唐植桐將燉白菜盛出來,端給小王同學,湯湯水水的,每人一碗,既當菜又當湯。
小王同學笑笑沒說話,生活條件下降,但供應上肯定會有所側重。
這種事不能拿到明面上說,否則肯定會有人有意見,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昨天街道發糧票、油票了。桉子,你糧票少了,但油票多發了三兩。”盡管少了十多斤糧食,但張桂芳覺得賺了,畢竟兒子提了干,提干有提干的好處,食用油供應比普通百姓高。
“您不提我都忘了有這一茬了,不孬,能多吃兩頓帶油的菜了。”唐植桐樂呵呵的回道,普通居民目前的食用油定量是每人每月半斤,干部身份每人每月八兩,小王同學之前一直是干部待遇,而自己從下個月開始剛追趕上。
“眼瞅著就要過年了,還不知道今年過年有沒有供應呢,咱攢著點,到時候你做點菜,給靜文媽媽那送點去。”張桂芳不太贊同平時就這么吃了,開口道。
之前過年的時候,哪怕是糧食,只要有錢就能買,糧店對于糧本、糧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卡的不嚴,但今年情況特殊,張桂芳心里沒有底。
“行,聽您的。”唐植桐點點頭應下。
“吃飯吧,一會菜涼了。”張桂芳按照兒子的吩咐,將每個人的定量過稱后,一份份的放在每個人的面前。
唐植桐則將咸雞蛋分了一下,兩個大雞蛋,一切兩半,小輩每人半個,將小的一個直接給到張桂芳:“媽,前陣子你吃的少,這個單獨給您,別說吃不了,我看著您吃。”
“行,我吃,但下次不許這樣了。”張桂芳對兒子的做法并不贊同,但不妨礙她心里熨帖。
干糧不夠,白菜來湊。
白菜不限量,吃完再自己盛。
唐植桐吃了兩碗白菜,碗里那點若有若無的油星也沒浪費,倒點開水進去,咣咣放涼,一飲而盡。
“哥,白薯,白薯。”鳳芝心里惦記著白薯,看唐植桐吃完,迫不及待的提醒道。
“走,看看去。”唐植桐吃了不少,但還是感覺胃里空落落的,這種滋味并不好受。
前前后后個把小時,白薯烤的正正好好。
唐植桐撿大的分給家人,自己吃了個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