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人家何三公子那是對知識的渴望。
曾無數次直面自家親親阿娘林女士的安寧忍不住嘴角微抽。
算了,是她的錯,不該懂的太多。
迎著自家大姐狐疑無比,又清澈無比的小眼神兒,安寧忍不住自我反思。
不遠處,十一歲的璇玉忍不住悄悄捂嘴。
眼瞅著壽安堂就在眼前,姐妹三人這才停了說笑,行止端重了起來。
堂內,梁家大嫂江氏早早已經候在此處,正稍后一些,坐在吳夫人身側。見小姑子過來,眼中很快多了笑意。
活潑俏麗,又不愛惹事兒,這樣的小姑子誰不喜歡呢!
雖說嫁進來沒多久,但縣里就這么大,對幾個小姑子的性子,江氏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
大姑娘大大咧咧,活潑好動,二姑娘聰明靈透,據說讀書上,每天玩兒著都比之那位小小年紀中了廩生的小叔子還要靈慧許多。
相比之下,最小的三姑娘性子雖弱了些,卻也是最是勤苦。每天都要花大部分時間讀書練字,月里光是燈油,都要費上不少。
聽聞早前因著筆墨,還曾同汪姨娘鬧過一陣兒。
這些年,那位姨娘貼補娘家都少了許多。
推已及人,如此勤奮好學,江氏自也欣賞幾分。
同樣,對眼前這個溫柔大氣,滿身書卷氣的長嫂,安寧幾人同樣印象不錯。
這兩年家里忙著弟弟科舉,梁大哥的婚事自然也往后推了一些。
當然,最重要的是,真切見識了自已跟弟弟妹妹頭腦差距。對比他跟大妹對讀書七竅通了六竅,二弟二妹簡直了。
親兄弟姐妹,偏中間隔著的,怕是比護城河還寬還大。
尤其二妹,幾乎完完全全繼承了林姨娘的聰明。
梁大哥……梁大哥忍不住羨慕哭了。
他自個兒是沒指望了,就算為了以后兒子閨女,也得娶個會讀書的聰明人。
這不,江氏就脫穎而出了。
梁大嫂原名江月微,聽名字就知曉是個書香人家的姑娘。其父更是三十不到便中舉,成了縣里難得的舉人老爺。
可惜天有不測,剛取中沒多久,一場大病,江舉人便早早沒了,留下孤兒弱母相依為命。
好在到底是舉人老爺,哪怕人沒了,還有之前受過其恩惠的秀才書生。江姑娘本人更是厲害,小小年紀就將僅留下的田產鋪子打理的妥妥當當。
就這,讀書的間隙,還不忘抽空整理父親留下的筆墨。
總之,江姑娘那滿身的書卷氣,以及聰明的頭腦,幾乎一下便戳中了梁大哥的心巴!
對此,梁爹跟吳夫人也沒反對的意思。
既然老二注定要走科舉這條路,以后家里就有現成的資源。比起從無到有,老大以后的孩子,但凡有點兒天分,想走這條路就容易太多了。
何況江姑娘確實聰明又明理。
好吧,重要的是,家里幾個孩子,天賦上,差距是億些些大了。
不過子孫出息,老人家總歸是樂呵的。
一家子熱熱鬧鬧地說了會兒話,收了波好看的首飾,安寧幾個姐妹這才相攜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