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孫權的擔憂并非虛。
周公瑾何等聰明,早在初初醒來,感受到身上前所未有輕松的那一刻,瞬間便已經明白了一切。
世上有白吃的午餐嗎?
答案是,沒有。
目光在眼前兄弟二人身上頓了一眼,似有細碎的微光閃過。良久,才在二人難掩擔憂的目光下驀地一笑,尚還帶著些許病色的玉容上此刻卻盡是明快疏朗。
如和光映世,暖玉生輝
“真是好久沒這輕松輕松過了,舒坦!”
回答他的是一旁孫伯符格外歡暢的大笑聲,只見那人身子一動,無意間硬生生將湊上來的弟弟擠在了一旁:
“哈哈哈,可不是嘛,等過陣子這攤事兒都處理好了,咱們兄弟仨可得聚在一處,好生痛飲上數十回才好!”
目光在二人身上各自頓過一眼。
孫權:“……”
行吧!白擔心了。
瞧他這閑操心的命!
雖是如此,四目相對的瞬間,孫小權眼中亦是多了些許笑意。
公元225年,太子殿下正式班師回朝,也是這一年,中原這片戰亂了數十年的土地,徹底恢復一統………
當然,此番盛世還只是個開始罷了。
***
安寧再回到空間已經是好幾十年后。
這一世,許是靈氣充足,外加位高權重,行事亦是自在無拘,活的時日自然也久。
尤其在六十歲這年選擇傳位太子之后。那叫一個無事一身輕,四處皆可浪。
加上新朝初立,各種周遭熱鬧堪稱絡繹不絕。
且不說甄尚書,甚至后來的甄丞相越是年歲漸長,許是如蔡琰,黃瑛等志同道合之人愈多,人反倒愈發愛熱鬧了起來。
早年在朝時倒還好些,雖說總愛來鬧她,但還算忍的住。在外端方雅士的文臣范兒可是做的足足的。
乞休后算是徹底關不住人,在安寧在政時為功臣特意修建的別莊內,賞花斗文斗詩各種活動可謂丁點兒閑不住。
且每有奇思,總能在民間,以及一眾士人間形成一股股風潮。所作文章更是廣為傳頌。
加之后來隨著發展,上到士族,下至平民百姓。除了習武從軍外,讀書習文亦是風氣愈盛。各種花樣兒可謂瞧都瞧不過來。
連其母張夫人,都曾嘆息感懷:
阿月自幼時便總是貞靜乖巧,談舉止從未有一處與眾殊異……
對此甄月只是笑笑,并不覺得如何,翌日便繼續賞詩品酒,偶爾還會幫著好友黃瑛編著修正一些水利方面的書籍。
還有周瑜諸葛亮這倆,因才智相敬相惜,時不時便要一道小酌幾杯。偏偏這人厲害,口才也是一絕,偶爾因政見不合,或是立場相對時絆起嘴來那叫一個你來我往,引經據典,堪稱精彩。
當然,毒那也是挺毒的。
偶爾氣死人不償命也是真的!
每每兩人吵起來,安寧甚至能看的出一旁幾位史官因著激動,飛快漲紅的臉,以及一場下來,因著執筆太快太急,連手指尖都在發抖。
還有翌日,隔壁孫大將軍的酒庫總要空上個大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