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李保喜去教室收拾東西,張榮英在門口就看到了羅洪。
盡管現在的羅洪還只有十八九歲,但張榮英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李保喜要轉到一班的消息早已在班上傳開,羅洪見李保喜進來,急忙上前問道,“保喜同學,老師沒問難你吧?”
李保喜朝他露出個笑,“沒有,這兩天謝謝你幫我。”
羅洪看了門口張榮英一眼,猶豫了一下又問道,“聽說,你要轉到一班了?”
李保喜點點頭,眼里是輕松,是期盼。
一班是年級重點班,是這一屆的尖子生。
她們一個年級七八百人,每個班接近八十人,李保喜的學習成績在班里前十,在年級一百二十名左右。
而一班卻只有五十二個人,年級前五十名的學生,大部分都出自一班。
要不是這次鬧的厲害,李保喜想要進一班,那是千難萬難。
沒想到最后兩個多月的時間,她竟然可以去一班,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她不需要熟悉的環境,現在對她而,全新的環境反而更好,沒人打擾她,她能全力追趕。
羅洪聽到李保喜確定的回復,臉上擠出復雜笑意,“恭喜你。”
李保喜點點頭,“謝謝。”
“我幫你吧。”羅洪幫著李保喜收拾東西。
班級的同學安靜的看著,羅洪的這種行為,跟周邊與李保喜保持距離的同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榮英淡淡的掃了一眼羅洪,她對羅洪是沒有任何一點好感的,哪怕上輩子他也算踏實勤奮。
但他有一點,讓張榮英心里芥蒂非常非常的大,甚至到了反感的地步。
羅洪是家里唯一的兒子,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
上輩子他跟李保喜生了三個,前頭兩個是閨女,中間還流了一個閨女,最后生了個兒子。
本就貧困的家庭,因為計劃生育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羅洪也算勤快,又養鴨子又跟著周邊施工隊蓋房子,但家里還是窮的叮當響。
第一是羅洪和李保喜的小兒子體弱多病,第二是羅家父母非常差勁,兒子一結婚就等著養老了,不是這個生病了就是那個腰痛了,要么就是房子年久失修漏水了。
一次羅父治病花了不少錢,羅洪把醫藥費給交了,家里孩子讀書就沒錢了,張榮英不忍心讓外孫女失學,只能咬牙給湊齊了學費。
第二年,羅父羅母又說房子漏雨了,怕房子塌了壓死他們,找羅洪把房子修好,錢剛花完又遇上李保喜兒子進醫院,這錢也是娘家這邊出的。
這種事情發生好多好多次,每次李保喜夫妻手里有點錢了,羅父羅母不是這里就是那里要花錢,錢花完了,李保喜和孩子要用錢就沒有了。
張榮英夫妻也不能看著親閨女、外孫不管,每次只能想辦法。
對于丈母娘老丈人的幫助,羅洪很感激。
但他真正的想法是,父母養大他,供他讀書不容易,所以父母生病了,房子壞了,找他是應該的,他這個做兒子的理所應當要為父母出錢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