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八千人的部隊。
孫萬江之前有三千人的部隊,作為郡主護衛轉移到了這里,并且,連同家眷兩千余人,也全都搬過來了。
但是,自從流民來了之后,從流民之中精挑細選出了六千多人,再加上原本的玉龍河子弟兵,于是,部隊急劇擴充到了一萬人——反正王爺有話,無論這支部隊怎么擴充、多少兵馬,都由北雁關支付軍餉和糧食用度,其他的不必考慮。
孫萬江又不傻,那不得可著勁兒的擴充啊。
而且,這支部隊因為有玉龍河子弟的兵加入,再加上家眷都已經轉移到了這里,直接成為了玉龍河村民,尤其是之前有兩千步卒直接參與到了玉龍河保衛戰,早已經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徹底融入了玉龍河。
所以,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玉龍河子弟兵,那種由心底往外的自豪感、驕傲感和榮譽感,士氣高漲、意氣風發之處,無法形容!
士氣是可以傳染的,所以,后加入的那些流民戰士,在吃飽穿暖之后,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是真正的玉龍河人,不,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玉龍河人。
誰說他們是寒北的戰士,他們還要跟別人糾正一下,說自己是玉龍河子弟兵。
這一萬人,除了留下兩千人在平陽縣輪換值守、維持秩序、預防突發情況之外,剩下的八千人,全部轉移進了新香寨那邊,并且劉晨旭準備,這里訓練場常年維持在至少八千人的狀態之下,保證常年訓練才可以。
同時,劉晨旭還按照李辰的指示,進行梯隊建設,建了一所少年軍校,精選出了一千少年兵,七百男孩,三百女孩,同樣參加這邊的訓練,一邊教他們讀書寫字,一邊進行軍事訓練。
目的就是訓練從娃娃抓起,爭取用三到五年的時間,精心培養出一批忠誠又強大的精銳戰士。
這些少年兵成長起來以后,就是玉龍河最忠誠的守護者,并且傳幫帶之下,也會將這種精神不斷地傳承下去,吸引更多的少年兵加入這里。
當然,也有人問起,說玉龍河這般強化軍事訓練、全民皆兵,要干啥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