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現在平陽縣城外,已經涌過來超過五萬流民了,單靠玉龍河本身,也才解決了六千多人的就業安置問題,讓他們一步踏入了幸福之中,剩下的那四萬千多流民,包括不斷向著玉龍河涌來的流民,如何安置也是一個大問題。
好在,平安縣城大開發大建設已經開始,楚青松幾乎是咬著牙根兒向小奸商林靈兒借錢舉債,又得到了梁紅玉從其他幾個州不斷調撥過的贓糧,雇傭了超過一萬五千名民夫,修建城墻,起碼能讓他們吃上飯了。
同時,玉龍河將織造工坊全部外遷,包括將新香寨的織造工坊都遷了出來,直接整合力量、制造機械、培訓女工、組織上崗。
在新建的工業園區之中,抬頭望過去,一趟趟廠房向著遠處延展開去,那是林靈兒也同樣雇傭了大批的民夫利用紅磚水泥修建起來的廠房,現在已經頗具規模了,但廠房還在建。
這些廠房共分成了原料加工工坊、紡線工坊、織布工坊、染色工坊等等多個種類繁多的工坊,雇工現在就已經超過了六千人,并且伴隨著廠房的不斷擴建,雇工規模還會持續加大,林靈兒預計,最后這個工業園區,至少要達到三萬人以上的規模,到時候,就可以全面壟斷寒北的織造生意了,甚至完全可以輻射到全部北境,還有鄂金與北莽!
同時,林靈兒源源不斷地將玉龍河的物產運送出去,從邊疆地帶又將大批的糧食銀錢運了回來,一方面能給工人們及時發工資,另外一方面也對解決糧食危機進行了一個有效的輔助。
而冶煉工坊也全面開工了,只不過,這是專門針對民用的冶煉工坊,雖然調撥出來的工匠并不多,只有二百多人,但招收的學徒雇工卻已經達到了兩千人。
如果真的是戰時來臨,這就是另外一個大型兵工廠,并且,這些鐵匠們也個兒個兒都是合格的戰士!
這樣算下來,就已經安置三萬大多的流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在做工,甚至有的人家是兩口人甚至是三口人做工,收入不少,現在完全可以保證這五萬多的流民能夠吃飽飯了。
可以說,玉龍河,正在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了全縣的經濟運轉與人員安置,而一切,都在向著良性循環的軌道不停發展。
一旦形成慣性后,洪流大勢,便不可阻擋!
老木兒村新建的精鹽工坊中,玉清婉、劉金翠正在和徐秀兒還有劉晨依帶著一百多個老玉龍河的農婦們,在核心操作間里緊張地忙碌著,做著最后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