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方案他舍棄了,和楚青松商議之后,決定還是用老辦法,青磚夯土,這樣的話,建起來的城墻才會更堅固耐用,甚至不需要怎么維護。
畢竟,李辰心中的想法是,以后這座城市可是他起家之地,甚至不排除這里以后會發生大戰的可能,所以,必須要將這里的城墻建得堅固一些,再堅固一些。
同時,城市的規模也要全面擴大,無論現在是否有那么多人,至少,要建設出一座能容納三十萬人規模的城市。
雖然這樣的城市在現在這個社會來說,已經足夠驚世駭俗的了,但為了長遠考慮,李辰必須要這么做——先把城市用城墻圈起來足夠大的面積,然后再在里面不斷地設計規劃。
哪里是戰時兵營、哪里是居民區、哪里是蓄馬區,都要統一規劃好。
有備無患!
至于玉龍河的城關,李辰經過再三思量之后,決定舍棄不用、忍痛拆掉。
因為之前的那道城關只是臨時建起來應付大戰的,簡單地來說,是應急用的。
從長遠來看,紅磚水泥的城關絕對不夠結實牢固,應付不了強度更大大的戰役。
別的不說,鄂金人的投機機砸過來的大石彈,就已經將城墻的一些部位給壓塌掉了,所以這座城關絕不能再用了,也絕對不可能再用紅磚水泥來建城關了。
并且,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之后,再建城關,也絕對不是依山而建,而是要遠出兩側山峰,在山外建城關。
至于玉龍河,起家之地,這里就變成一座以農為主的農業城市吧,那些城外的流民,也不能全都由平陽縣城吸納,畢竟,那樣的話,楚青松的壓力實在太大。
所以,李辰這邊自然也要吸納流民的,但吸納這些人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唯有精英才可以。
所謂精英,第一就是有讀過書學識者優先,第二就是各種會手藝的工匠優先,第三就是青壯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