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口袋里掏出一個舊u盤,插入電腦,調出一份加密文檔:“這是當年的開發日志,里面記錄了每個模塊的漏洞和后門位置。”文檔打開,里面密密麻麻的代碼注釋和修改記錄,和屏幕上的軟件架構完全對應,甚至連標注錯誤的符號都一模一樣。
趙宇不再猶豫,手指重新回到鍵盤上,按照陳默的指引,開始編寫鎖定校驗位的程序。陳默則負責拆解反破解模塊,他的操作手法和趙宇截然不同——趙宇偏向暴力破解,靠速度和算法覆蓋突破防線,而陳默的代碼更像是“精準外科手術”,每一行指令都恰好切在模塊的薄弱點上,沒有多余的冗余。
林默和張隊站在后面,大氣不敢喘。技術室里只剩下鍵盤敲擊的“噼啪”聲,屏幕上的紅色警告框漸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的“數據讀取中”提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窗外的天色從午后漸漸沉到黃昏,桌上的空可樂罐堆了半人高,終于,趙宇猛地按下回車鍵,屏幕上跳出一個完整的數據庫界面。
“成了!”趙宇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他快速滑動鼠標,數據庫里清晰地記錄著3000多條國內用戶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甚至還有“是否有老人孩子”“近期是否有貸款需求”等精準標簽——這些都是詐騙團伙篩選目標的關鍵依據。
陳默的手指卻在這時停住了,他盯著數據庫里一條標注“學生,父母務農,急需兼職”的記錄,眼神暗了下去。林默注意到他的異常,走過去輕聲問:“怎么了?”
“沒什么。”陳默搖搖頭,快速關掉那條記錄,指尖卻在鍵盤上頓了頓,“這個數據庫里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有不少老人和單親家庭。”他的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林默知道,這是他內心負罪感的流露——曾經,他就是為這樣的系統編寫代碼,如今,終于有機會親手摧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