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點的時候,阿嬸帶著江小年和一群早起的人就往玉米地走去,露珠還在路邊搖搖欲墜,清晨涼爽清透,村子的空氣也是好的。
昨天的中年人又帶著老父母來了,后來江小年才知道,中年人姓海,是個略微北方一點的人,看見南方的老堂屋文化,農耕文明和族群文化,很感興趣,今天說什么也要體驗一下收玉米。
“收獲總是喜悅的。”海叔拿著相機不斷的拍照。
阿嬸狠狠瞪他一眼:“種下去的時候怕它不發芽,落雨刮風的時候怕它長不大,現在長大了,又發愁收不完,喜悅個毛毛,全家人都不在家,都在外面打工,我那天看見新聞說有人的苞米地被偷完了,我就盼著哪個小偷來偷我這收不完的苞米地。”
阿嬸這一番矛盾的話,倒也體現了一個農民內心世界,江小年偷笑,阿太也在一旁偷笑。
“當時種的時候,我們就說了一個人收不完,她說天大地大,還沒有人因為糧食多愁死的,這塊地又遠又不夠肥,種苞米剛剛好。”阿太和江小年低聲告狀。
也許是品種的原因,青翠的玉米桿子和葉子,有一種清香的味道,里面的米粒飽滿,玉米須也是金黃色的。
玉米過于肥碩沉重,以致于玉米桿子都彎腰。
第二批小伙子們也匆匆來了,有些人看上去還是吊兒郎當的,阿太的話,不是來田地里面走秀的,穿得奇奇怪怪。
但是小伙子們的效率非常高,一邊罵著現在社會的現象如何如何,抖音上面的女人們都是假的,騙錢的,一邊迅速的把玉米棒掰下來,放成一堆。
幾個女人迅速把玉米放進一個又一個的編織袋里面,阿嬸急匆匆的來江小年身邊:“小年啊,今年玉米是怎么收的?明煦幫我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