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城外十里。
義軍領袖,綽號劉千斤的劉通獨立率領著逾五萬流民組成的軍隊,開到了安順城外。另外兩路義軍一共六萬人則分別由綽號李胡子的李原,綽號石道人的石龍率領。十一萬大軍兵分三路,圍攏而至,意欲一舉攻下這座西南大城。這其實是個相對冒險的選擇的,畢竟對義軍來說,安順城絕對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但這其實也多少算是無奈之舉的。別看義軍迅速的聚眾二十多萬人,看起來發展迅猛,聲勢浩大。然而,只有義軍的領導層知道他們如今面臨著怎樣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固然對外宣稱自己有三十萬人,然而這里頭真正的青壯,恐怕還不足三分之一。許多流民當初為了活命,那是攜家帶口地加入進來的。一開始的時候,劉通等人只顧著高興了,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子將會給他們帶來多么大的負擔。當然,凡事有利有弊,這些可戰之兵,他們的家小某種程度上也因此成為了義軍的人質,使得他們不得不為了家人奮勇地拼殺。這支義軍建立至今其實也不過才半年多,若不采取一些特別的手段的話,是很難團結一心,迅速形成戰斗力的。
此次兵發安順城,經過仔細挑選后,才最終遴選出了十一萬青壯,為的是一舉攻克這座西南大城。而只有拿下這座大城,對義軍來說,不僅將因此獲得大量物資,同時也才有了后繼發展的根基。可若是沒能成功,義軍或將陷入巨大的困境,到時候別說和朝廷軍隊對抗了,他們自己或許就會自行解體的。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他們給剩下的十多萬留守原地的人員留下一個月的口糧后,便帶著剩余所有的物資,兵分三路,奔赴安順城而來了。
在等待其余兩路兵馬期間,劉通也讓人趕緊四處去打聽兒子劉長子的下落。之前,因為朝廷委派大員下來主持賑災事宜,原本他們對此是不怎么在意的。朝廷之前又不是不賑災,災情還不是越來越嚴重,這才給了義軍發展壯大的機會。這一次,他們重新派了個人來,難不成還真的能化腐朽為神奇?只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朝廷的賑災舉措居然還真的卓有成效了。原本混亂無序的西南地區,只不過過去了短短個把月的時間,不少地方居然漸漸的,真的有了穩定下來的跡象。
坦白說,若是這種事情發生在一年前,甚至是半年前的話,說不定劉千斤等人便不會聚眾而反了。可是現在,他們早就已經泥足深陷,難以自拔了。之前他們攻城掠地、殺官奪產,早已經做下諸多反叛之舉,如今即便是想要回頭,朝廷難道會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朝廷或許不會把這幾十萬義軍一股腦兒地誅殺個干凈,但對于劉千斤等首領及他們的三族甚至是九族,怕是都難有幸理的。這是國家法度,無論他們為著怎樣的理由,行此叛逆之舉,都很難被寬恕。而更有可能的是,朝廷或將會對他們這些人從嚴治罪,頂格處置,否則的話,以后恐無法震懾住那些心懷不軌之徒的,如此則其禍更大。
有了這一認知,劉通便讓劉長子等得力干將出去調查,此番朝廷賑災的具體情況。并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找機會去破壞掉賑災事宜。只不過,一個多月過去了,除了知道朝廷派了一個名叫周勃的大官,過來主持賑災之事,而且確實是成效顯著外,其它的便也沒有什么具體的斬獲了。不過,劉通本來倒也并不指望這些人真的能有什么大作為的。若是僅憑那么幾個人,就能讓朝廷吃癟,那也只能證明這個朝廷確實已經沒救了。但既然沒有什么收獲,劉長子為什么還不回來?其它幾路人員雖然也沒有回來,不過每隔三兩日便都會有消息傳回來的,只有劉長子這一邊,卻是已經多日音訊全無了的,這個臭小子在搞什么鬼啊?
不過,就在劉通剛剛派人出去探查兒子的下落沒多久,立馬就有消息傳來了。卻原來,跟隨著劉長子一同出來的那幾個人,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劉長子于城外出手制伏了那輛失控的馬車后,便被請進了安順城了。但他們幾個因為安順城的封城舉措,卻是進不了城的。少主不在,他們幾個群龍無首,既不敢拋下少主自行回去,卻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了,于是便只得一直在安順城外徘徊。直到如今義軍開至,他們才聞訊趕緊尋了過來,向劉千斤稟報。
劉通在詳細的詢問過后,方才知道了劉長子如今竟然已經成功混進了安順城中了。這讓劉通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知子莫若父,劉通大致能夠猜想得到,劉長子為什么要冒險混進城中的;但同時,對于兒子單槍匹馬的冒險舉動,也自然滿是擔憂的,因為一旦劉長子的身份不小心暴露,等待他的,必然是……。劉通固然憂心忡忡,不過他當然也知道,若是能夠好好的運用劉長子這一意料之外的暗子,對于攻破安順城,或許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