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見到這陣仗,一開始還真有點莫名其妙的,等他聽清楚其來意后,便不由得又想起小族長之前對他的吩咐來了:你還是找個大一點的地方當學堂吧;不僅男童要入學,那些女童也要;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事實再次證明了小族長的高瞻遠矚,沒想到一個學堂,就讓大家對于牧場的認可度又提升了這么多,讓他們趨之若鶩,打破頭般地爭著想要進來。這應該就是小族長所強調過的:集體認同感吧。總之,大家無論是基于對牧場的認同還是只因為認同至善學堂,這都將吸引到更多的人來牧場,能讓他們更安心地留守在牧場。盡管事實上,來自于外部的威脅并沒有解除,但他們顯然卻已經愿意為此拼上一把了。而牧場想要持續和快速的擴張和發展,最重要的終究還是需要更多的、穩定的人力的,如今看來,這個難題暫時已經不成為問題了。
對于大家的迫切,張遠自然是予以了積極的回應。開玩笑,之前自己還在想破腦袋,琢磨著到哪兒去拉更多的壯丁呢,如今他們自個兒送上門來了,哪有不收的道理的。當然,進行一定的審查還是必須的,不能招一些混日子的,不可靠的人進來,以致破壞了牧場如今整體上積極向上的勞動氛圍。為此,張遠也是將丑話說在了前頭:介紹人進牧場,原則上我們是歡迎的,但牧場要的是踏踏實實的本分人,至于那些品行不端,奸懶讒猾的人就不要硬塞進來了,以免到時候彼此難看。大家對此倒是一致的保證,會認真鑒別后推薦的。畢竟對于牧場如今的整體氛圍,大家也是非常認可和喜歡的,他們從內心里也不愿意找一些二流子進來,破壞了這一切。
自從至善學堂開學之后,每一天,都有不少人特意的走過去看一看,學堂周圍更是常常都會有人駐足聆聽。那些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是那么的鏗鏘有力,悅耳動聽。聽著聽著,大家的臉上便都會不自覺的露出滿足的笑容來。許多人上下班的途中,哪怕明明不順路,也要刻意的繞一繞路,從那里經過,為的只是聽一耳那動人的聲音。
而第一次為人師表的唐芯,也是漸入佳境。或許她還真的很適合當先生的吧!那些孩子當然是有的聰明,有的笨,有的乖巧,有的調皮,但對于女先生,他們都還是很敬畏的,這或許便是“先生”這個身份本身所自帶的氣場吧!對于先生的話,孩子們自然都是奉為圭臬的。有的時候,回到家里,在與父母長輩說話時,常常便會蹦出來一句口頭禪:這是我們先生說的。家長們一聽,一般的反應也是:啊,先生是這么說的嗎?那……那還是聽先生的吧!這種情況,一來二去再而三的,在孩子們的認知里,便自然會越發的形成這樣的觀念:嗯,“先生”,果然才是那個最了不起的人啊,心中的敬畏和崇拜,就更是與日俱增了。
而來自于學生們的尊敬,顯然也讓唐芯有了更多的自信,對于當“先生”也是愈發的熱情高漲了,這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相輔相成吧。這種良性的循環,倒是讓唐芯更快的進入了角色,對于學堂的事情,也越發的上心了。唐芯的性格本身就比較外向,也很愿意與別人溝通交流。對于孩子們的關心,自然也是發自內心的。因此但凡發現孩子身上有任何小問題,或者有時候小孩子有個什么頭疼腦熱的,沒有來上課,她都會及時的,不厭其煩的去拜訪學生的家長。這種盡職盡責的態度及真誠的關心,自然也讓這些學生及家長極為的感動,哪怕拋開她唐宗師的孫女這一點,也足以讓他們對于這位“女先生”的認可度,持續而又急速的上升了。
張恪倒是沒有想到,當初自己不過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讓唐芯來當這個“女先生”的,沒想到,唐芯似乎還真的是很適合做這個的。這里面,或許跟她的性格有關系,跟她本身就受過很好的教育有關系,跟她走南闖北見識廣泛也有關系。張恪此后還去聽過幾次她講課,學問上自然是不必說的,再怎么樣人家自小肯定也是師從名家的。更重要的是唐芯過往曾經游歷過許多地方,也接觸過各色人等,這些經歷使得她在講課的過程中,不會拘泥于書本,而是能夠適時的穿插講一些山川地理,人文民俗的東西,這使得她的課堂總能引人入勝,孩子們自然也是非常喜歡聽這樣的課的,小小的心里自然也會想:先生去過好多地方,懂得好多事情,好厲害啊!總之,這無心插柳之舉,似乎還真的讓唐芯找到了適合她的事業呢!即便是在張恪看來,雖然有一點點意外,卻也不得不承認,授課時的唐芯先生,還真的是挺有范兒的咧!
張恪自然對此不吝贊美之詞,著實夸獎了一番。而受到張恪的肯定、家長的認可、學生的尊敬的唐芯,自然是極為開心的,這也更加激發了她的教學熱情,為此也投入了更多的激情和心血。盡管拋開一切北上,其實唐芯對于未來,始終還是會忐忑和迷茫的。不過,現如今她似乎已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了。至少,當她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后,似乎生活中的那些惱人的束縛,也被徹底地拋開到一邊了。生活不會總是如人所愿,未來也尚有無數的可能,但只要找到了心之所向,哪怕前路曲折,也當勇敢前行。正所謂: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