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后,張恪,周勃等人又紛紛來到了御書房,繼續討論事情。主要是兩件事:北境戰事和籌建海軍。
對于籌建海軍,這非一朝一夕可成的。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不可計數。對此事,在場的人,其實都沒有任何經驗的。甚至對其必要性,也是有所保留的。對此,張恪是心知肚明的。但有了紅民國叛亂之事,有了海貿的巨大利益在,大部分人還是認可了建立一支海上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的。而依照目前的實際狀況和現實條件,這支海上力量的規模,顯然不會太大的。經過商議,討論,爭取,最終定下來的目標是:在今年內,籌建起一支由十艘大型戰船及二十艘配套船型組成的,人數約為兩千的海軍部隊。這支部隊先期的任務是:摸索出一套海上作戰的模式,并進行相應的訓練;對海軍的建制、升遷、賞罰等進行探索,爭取提出一套現實可行的方案來。
一支兩千人的部隊,說多不多,但畢竟是個新的軍種,其中的敏感性還是有的。只不過,目前這支部隊,還是實驗性質居多的,倒還不至于太受質疑。確定規模后,人事的任命上,張恪提議讓汪波和李寶兩人來搭檔,做這支部隊的主副將。之所以推薦他倆,倒不是因為什么私交,委實是矮子里面拔高個,實在也是沒有其他人選了。最起碼,這倆人也算是有過去海外平亂的經歷的。屬于:水平有限,有點經驗。這個提議,皇帝接受了,因為他手上也實在沒有其他人選。但對于張恪的另一個提議:將“海員訓練學校”升格為“海軍軍校”的提議,皇帝最終否決了。張恪對此有些疑惑,有點兒把握不住皇帝的心思,本來想再爭一爭的,卻見老師在偷偷的向他使眼色,便連忙把話吞了回去,轉而提及海軍的武器配備來。張恪對這方面畢竟也是門外漢,但他知道發展的大方向,那就是:火器。而人朝目前掌握了黑火藥和石油。不過,對這兩種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來看,還處于原始階段,究竟要如何有效應用,還要看唐家的研究進展。這個,急也沒用,基本上只能:靜候佳音。
海軍建立之事,大抵就這么定下來了。隨后,便緊接著開始討論北境戰事。目前,從北境傳回來的最新消息來看:戰事上,虎族依舊處于下風,但已經穩住了頹勢,沒有讓狼族繼續擴大戰果。這倒也符合預期的,畢竟虎族本來就不是那么弱的,狼族依仗突然襲擊,打了對方一個猝不及防,占了些便宜。但一旦虎族穩住了陣腳,依雙方的實力,進入一段膠著期,那是正常不過的。當然,從長遠來看,戰事時間一長,依舊是對虎族不利的,虎族畢竟在種群數量上,要遠遠低于狼族,當真死磕下去的話,虎族顯而易見是更加經不起消耗的一方。
有鑒于此,人朝眾人才一直想著要對虎族進行支援的。因為一旦狼族完全掌控住北境,那對于人朝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局面的。只是怎么個支援法,這里面的權衡利弊,卻是爭論不休的。有些官員,甚至抱有著“坐山觀虎狼斗”的心思,做著坐收漁利的美夢,但這自然只是想當然的天真想法,不可采納。戰場之事,沒個定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對于到底要如何對虎族提供支援,還是要盡快做出決斷和安排的。已經爭論了好些天了,再這么拖下去,可不是辦法。其他人的看法,皇帝都已經了解了,只有張恪的意見,他還不清楚。于是,皇帝便首先直接讓張恪對此發表他的意見。
張恪便將昨晚上對老師說過的話,組織語,重述了一遍。按他的意思:人朝不僅要去支援虎族,而且要花大力去支援,助其奪回失地。這個想法顯然相比其他人是要更為激進的。當然,張恪道出的理由,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個時候,花費一定代價,幫助虎族收回失地,將北境局勢重新拉回到之前的態勢,無疑是對人朝最好的結果。只是,要達成這個目的,要付出多少代價了?這是大部分人的疑慮所在,就連皇帝也對此頗為糾結的。而大家更大的疑慮還在于:在北境的士兵不能輕易調動的情況下,到哪里去征集足夠多的,新的,可用的兵員及裝備去往虎族支援了?而讓那些新兵,在沒有對敵經驗的情形下,就去對上兇狠的狼兵,萬一……!那對人朝來說,不啻于滅頂之災的。上場打仗這種事兒,面對生死時,那些新兵蛋子,說不定連刀槍都拿不穩,這是人的自然生理反應,不是嘴巴上說克服一下就能克服的。
都知道助力虎族,奪回領地,讓北境重歸戰略平衡,對人朝最為有利。奈何,實力不允許,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張恪環顧眾人,從他們臉上的神情里,即使不說害怕吧,內心的掙扎卻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張恪知道,如今不是退縮的時候,出兵北境,勢在必行。若是讓狼族吞沒了整個北境,那整個人朝就全暴露在狼族的利爪之下了,他們隨時都有從任何一個方向俯沖下來的可能,人朝北方,將永無寧日。想起另一個世界里,新中國也曾經面對過類似的境遇,那個時候,中國人面對強敵,做了個驚天動地的決定,并最終取得了震爍古今的戰果。想起那段歷史,張恪依然心情澎湃,而這也激勵著他堅定了信念。
張恪走了出來,向著皇帝鄭重施禮,御書房里的人略感訝異的看著他突然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