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意外高中狀元的馮素珍打馬進了狀元府。此時此刻的馮素珍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之時,當許合子用黃梅調將那一段“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的唱段唱出來時,臺下觀眾自是聽得如癡如醉的。而張恪聽到這一段時,一種熟悉又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不由得也低聲跟唱起來。這熟悉的旋律真是令人懷念陶醉啊!
正在馮素珍憧憬著,頂著狀元公身份就要回家鄉去救出李公子時,不料風波再起,當朝宰相劉文舉代天子來招駙馬呢。馮素珍自然是百般的推辭,然而終究是不敢硬抗皇命的。在劉文舉一番軟硬兼施下,迫于無奈,只能暫時應下了皇帝的賜婚。之后,前些年的狀元馮益民聽說妹夫李兆廷高中狀元,便高高興興的來訪,沒想到,新科狀元李兆廷卻是自家妹假扮的。在與馮素珍兄妹相認后,馮益民在了解了一番前因后果,知道自家妹妹陰差陽錯竟然闖下了大禍,犯了欺君之罪后,也是大感頭痛。兄妹倆都不知道接下來,究竟該如何是好。
第六場《洞房》。馮素珍終究是帶著復雜矛盾的心情與公主拜堂成親了。一個女孩子要娶另一個女孩子,這事兒也實在是匪夷所思,異想天開!觀眾們倒是看得興致勃勃,大感有趣的。但終究紙是包不住火的,馮素珍無奈之下還是不得不跟公主攤牌,道明原委的。
這一場戲,情節上雖然有一點荒誕無稽,但似乎卻又都在情理之中,重點是還頗為有趣,引人入勝。許鶴倒是在這一場加上了許多內容。特別將馮素珍內心的掙扎矛盾,愧疚驚慌,著重表現了出來。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角色,也就是新出場的公主殿下,從一開始便著重表現了她作為新娘子的嬌羞,歡快,期待等等;而后,便是看到駙馬一系列的反常舉動后的疑心暗起,再到知道自己是被欺騙了時的羞憤交加,傷心失落等等復雜的心理轉折及情緒變化。這是這場戲里難得的雙主線劇情,臺上也給予了重點演繹。兩個剛結婚的女孩子,各自懷著心事,其中的戲劇張力,自然是讓觀眾們看得心潮起伏,大為的過癮。這些細節上的表現,毫無疑問是成功的,這從臺下觀眾的揪心反應也能看出來。觀眾們一方面同情著馮素珍的遭遇,理解她的身不由己;可是,另一方面又對善良美麗的公主,無辜的被騙感到難過,為其不值。他們害怕兩個好女孩最終談崩了,這心啊就一直為此而揪著,心中七上八下的。而樓上的那個真公主,更是一直緊緊的抓著一條絲絹,不停的絞啊絞的,顯見其內心里的波瀾起伏。也難怪,大家都是公主,感同身受下,她能不著急嗎?
張恪一邊看一邊低聲和身旁的許鶴低聲交流著:“許大師,這一場,編得極好呢!將她們倆一喜一憂,一個有口難,一個疑惑不解,都表現得很到位啊!”
“呵呵,敬之謬贊了。”口中謙遜著,許鶴的臉上卻是難掩得意。
此時,臺上許合子正演到馮素珍在心虛焦慮中,始終不愿進去洞房,便假裝拿起書來讀,沒想到心不在焉之下卻把書拿反了,這滑稽的一幕頓時讓臺下觀眾哄堂大笑,就連皇帝也是哈哈哈笑開了花。此時,傳來四下鼓槌聲響,轉眼間已經是四更天了,馮素珍卻始終不敢進洞房。公主終究是忍受不住,只能出來詢問駙馬,為何在洞房花燭夜,要如此的冷落于她。馮素珍實在是無從狡辯,心焦如焚下,也只能向公主坦白了一切。
當明白到與自己拜堂成親的駙馬,竟然是個女孩子時,公主的羞憤,惱怒可想而知,是個人都得為此大發雷霆的。但最終善良的公主,還是原諒了馮素珍,并且答應幫助她完成心愿。在這場戲里,反倒是公主這個角色是更加的討喜的。這一場戲充分勾勒出了一個美麗善良,寬容大度的公主形象,讓人心生喜愛和崇敬。而隨著兩個女孩的和解,觀眾們的心也稍稍放下來了。大家樸素的情感里,自然是不希望這么好的兩個女孩子彼此反目成仇的。
劇情發展到這里,這事兒也將進入尾聲了。第七場《金殿》:皇帝招得乘龍快婿,心情大好,大大夸贊了一番劉文舉,讓這糊涂老官兒得意洋洋的。而馮素珍則在公主的幫助下,倆人一唱一和間,經過一番機智的引導,最終讓皇帝不得不赦免了馮素珍的欺君罔上之罪。之后,馮益民入宮為妹妹請罪,而慣于察顏觀色的劉老官兒便也再現了其善于見風使舵的本領,再次出馬作媒,最終促成了馮素珍和李兆廷,馮益民和公主兩對佳偶喜結連理,心想事成的大團圓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