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到了紅紅等人到達京城時,便是一副張燈結彩,普天同慶,萬人齊聚,熱熱鬧鬧的宏大場景了。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倒是把紅民人都給嚇了一跳:怎么人朝的百姓,這么熱情嗎?當他們的馬車行走在天街上時,看著腳下宏偉筆直,寬闊無比的大道;看著大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及歡樂的人群,那種震撼的感覺,令他們紛紛頭皮發麻,心潮澎湃。毫無疑問,那將是令他們畢生難忘的場景。人朝首善之地,果真是不同凡響呢。
在禮部的安排下,皇帝特意在承天門接見了紅民國使團。儀式感十足的走了一波程序,把紅紅等人都弄得頭暈腦脹的,但也只能乖乖的配合。儀式完成以后,入宮參加皇帝的賜宴,一應美食美酒倒是稍稍撫慰了一下紅民國使團成員們起伏跌宕的心情。
老實講,這里面大部分安排都只不過是走個過場。雙方的關系定位,早就已經明確下來了,來到京城面見皇帝,只是將其更加的具象化,也借此給其他的國家看看:人朝是如何處理與外族的關系的。這里面的政治意圖,張恪自然是看得明白的,當然也覺得這樣處理是很好的,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北境先不說,像南荒和西域更多的就是像紅民國這樣的小型國度。雖然他們并沒有什么能力威脅到人朝,但如果能用最小的代價讓這兩個方向的邊境線持續的穩定與和平,那自然是極其劃算,也是符合人朝利益的。所以,特意安排盛大的儀式接待紅民國的使團,讓那些異族小國看到人朝是如何對待小型國家的,不得不說,是一步好棋。這與對待狼族那種狼子野心的政策自然是不同的。充分表明了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處事原則。正所謂:好戰必亡,畏戰必危。而讓天下各族清晰了解人族的對外政策,毫無疑問也是非常之必要的,張恪也忍不住在心里為老皇帝點了個贊。
而對于紅民國來說,他們倒是沒有這么多想法,他們只是基于自身利益在考慮與人朝的交往。自從被張恪忽悠,呃,不是,是勸說他們來到人朝以來,所見所聞,皆令他們大開眼界。也令他們對于向人朝稱臣之事,從最初還有一點勉強變成了如今的心悅誠服。看過人朝在各個方面的優越性及強盛,他們深深地知道了雙方的差距。而在人朝表現出了友好態度后,他們深深地覺得與人朝友好相處,強化友誼才是明智的選擇。就紅民國的國力而,如果非要與人朝對抗的話,那除了說一句“勇氣可嘉”外,也就沒有其它評語了。
至于張恪最關心的,人朝與紅民國合作成立遠洋商隊的事情,目前來看,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只不過,此事人朝朝廷還沒有最終定下來,如今過節放假了,此事就只能等到年后才會有定論了。張恪聽到這些,稍稍放心。公事談完,便笑著問起他們對京城的觀感。紅紅等自是對京城的繁華贊不絕口,在禮部的安排下,參觀了各種各樣的名勝古跡,領略了古老多樣的文化。對于人朝在各個方面的先進性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張恪聆聽著他們的講述,心里面頗為感觸。在另一個時代生活過許多年,他知道仇恨隔閡會帶來什么,封閉自守會帶來什么,而交流互動又會帶來什么,開放包容又能帶來什么。張恪還是希望這個國家可以更加自信的與外族加強溝通交流的。而紅民國使團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
張遠靜靜地的站在一旁,看著眼前臉龐還尚顯年輕的小族長,看著他游刃有余的與一國公主及使者,大方自然的侃侃而談。那種從容不迫,淡定自如,不卑不亢的樣子,讓他這個從小看著其長大的族叔,也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也倍感驕傲自豪。也終于理解了為何三叔會嚴令禁止他們不要再拿一些小事情隨意的去打攪張恪的原因。畢竟他如今所涉及的層次,已經不是晉州張家那些家務事可以比擬的了。此時的張遠,如此想道。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