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唐棠已經按照明叔畫的路線圖,開往望亭山了。
我卻還在心里想著,或許宋家就是先把棺材運過去,明兒一早下葬呢?
可當我們的車遠遠地停在望亭山山腳下的時候,卻看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望亭山山腳下竟搭著一座喜棚。
喜棚雖是臨時搭建的,但里里外外卻張燈結彩,紅燈籠、紅綢到處掛的都是。
天已經黑了下來,我們不敢靠得太近,只能看到喜棚里影影綽綽,大家似乎都很忙的樣子。
我和唐棠窩在草叢里等啊等。
幸虧已是農歷十月底了,早晚涼,沒什么蚊子,否則我倆就要遭了。
就這樣一直等到了半夜,十一點半左右,喜棚里忽然有了動靜。
鑼鼓嗩吶在前,雞鴨牛羊供品隨后,緊接著跟上去的,竟是一頂大紅花轎。
大紅花轎的后面跟著兩隊送親的人。
不是要送宋若卿上山土葬嗎?
棺材呢?
怎么變成大紅花轎了?
唐棠咬牙道:“該死的,我就知道,宋家這是故技重施,要把宋若卿獻祭給山神了!”
當年,宋家的那一對龍鳳胎死后,不也是葬進了望亭山嗎?
這或許就是高人給宋家指的明路吧。
“咱們跟上去看看。”唐棠說道。
夜里,山間很黑。
本應很安靜的地方,此刻卻被震天的鑼鼓嗩吶聲驚擾,宋家像是生怕山神聽不到他們送祭品上山來了似的。
不過這也剛好給了我和唐棠渾水摸魚的機會。
我們倆悄悄地跟在了隊伍的最后面。
其實隊伍后面突然多了兩個人,至少本來最后面的那倆人應該有所察覺的。
可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本身就很怕,他們不確定身后忽然多了什么東西,愣是沒敢回頭來看。
隊伍慢慢地往前走,一直爬到了半山腰,在一座八角涼亭前停下。
望亭山名字的由來,就是由這座八角涼亭而起的。
八角涼亭里不僅有供桌,正對著我們這一面的兩根柱子旁邊,還立著兩塊石頭。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我總覺得那兩塊石頭雕的很像兩個小孩兒似的。
前面宋家人把雞鴨牛羊祭品供在了涼亭里的供桌上,之后重新抬起大紅花轎,越過涼亭朝著前方走去。
山路彎彎繞繞,半山腰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了霧,我們在隊伍最后面,竟也有些看不清最前面的人了。
等到隊伍好不容易再次停下,敲鑼打鼓的聲音也停了。
我和唐棠敏銳地察覺到了什么,同時悄無聲息地朝旁邊的大樹后面躲去。
大紅花轎慢慢地被抬進了霧氣之中,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只羊被送入了虎口一般。
又等了大概五分鐘,隊伍調轉了方向,下山去了。
整整齊齊,卻唯獨少了那頂大紅花轎。
等送親隊伍走遠,我和唐棠才迅速朝著前方霧氣中鉆了進去。
走了沒多遠,前方忽然出現了一座藤蔓遍布的山洞。
山洞洞頂上,赫然雕刻著‘芙蓉洞’三個大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