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明巡暗訪
交易大廳的存在,凸顯一個兩邊收錢,國內的商人出口要交一筆稅,西洋商人買進也要交一筆稅。
當然這稅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稱,進場資格證。
這種明晃晃的歧視,洋人卻意外的沒有抗議,反而很開心,國內的商人都覺得,這幫人腦子不好。
只有西洋商人心里最清楚,這種透明公開的費用,對他們的吸引力有多大。
換成以前,想去市舶司辦事,不知道要交多少次錢,每一道手續都要交錢,盡管每次都不多,但是加起來不少。
關鍵是周帝國的貨物是無可替代的,西洋人就認這個,捏著鼻子也要來買茶葉瓷器。
對比一下,賈璉雖然也收錢,但收在明處,沒那么多手續要跑,在一個大廳內,從進門登記到完成貨物采購,快的話一天搞定,慢最多兩天。
這一點對于新來的商人特別友好,畢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辦事,就怕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
對于一些老跑這邊的商人來說,也能接受,以前的關系雖然沒用了,但是也沒有被區別對待,不必提心吊膽的,也不用處心積慮的去維持關系。
國內商人也不必擔心,自己的東西被惡意評級,低價收購。
新的政策出臺后,廣州的對外貿易更具有吸引力,好些本在廈門采購的西洋商人,也都跑回廣州了。
內地的商人也一樣,有一個規則明確的市場,自然是選擇這里。
一時間,廣州變的比往年更加的熱鬧,市面上經常看見操持各地口音的外地人。
一些廣東人最喜歡的福建人,明明本地有市舶司,寧愿大費周章跑廣州來交易,也不愿意在本地交易。
導致廣州的市面繁華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秋節賈璉收禮也很有講究,只收官員的禮,不收地方上士紳的禮。如果有官員代送被發現了,賈璉把人叫來罵一頓,東西帶回去。
一次兩次之后,就沒官員敢這么干了。
中秋之后,又逢院試,賈璉對此根本不上心,把三司和提學叫來,讓他們去操持這一攤子,表示自己要開啟省內的巡視工作。
到地方巡視也是巡撫的工作之一,而且還是比較重要的工作。一直沒下去,不是因為賈璉懶政,而是很多事情沒理順,沒顧上。
現在水師的第一批士兵招募到位,駐軍的新兵也開啟了訓練,市舶司的事情也順了,錢的問題也解決了,裝備的問題,新的工廠開始建設。
總算是抽出空來,自然要下去轉一轉,原則上賈璉要走遍每一個府。當然你不走,也沒人說你什么,下面的官員還巴不得呢。
賈璉出巡的第一站,選擇了惠州府。
這個選擇自然有其用意,一個是近,路上不耽誤,早點出發,一天可以到達。另一個就是這邊的走私泛濫,這點祁云最清楚了,為防備打擊走私,以及應對海匪,惠州沿海有多個守備衛。大周沒有海禁,但不等于所有人都遵紀守法,照章繳稅做生意。
這些衛所名稱上跟明朝一樣,實際上卻不一樣,因為它們吃省財政,歸總兵祁云管轄。
可以理解為,吃省財政的海防駐軍。
這個世上,總有一些人投機取巧搞走私,避免了一大筆交易稅。以前市舶司大權獨攬的時候,惠州這邊的走私情況就很嚴重,現在好了一些,但好的有限。畢竟形成了路徑依賴了。
王子騰總督兩廣期間,名義上搞了幾次打擊走私的行動,實際上還是奔著大煙買賣去的,因為來錢快。
賈璉搞了一次打黑除惡行動后,廣州市內的大煙行業受到了沉重打擊,現在已經看不到公開的大煙館了,有一些藏起來的還繼續營業,暫時沒被發現。只要發現了,按照賈璉的態度,必須堅決打擊。
惠州這邊情況就要嚴重的多了,據賈璉掌握的消息,市內多有公開營業的煙館,巡撫衙門行文要求禁絕,卻沒有太明顯的改善。
所以,賈璉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打擊走私,禁絕大煙買賣。
出發之前,賈璉召集親信下屬,仔細的研究行程,力爭打下面一個措手不及。
賈大人不關心院試,而是選擇出巡惠州的舉動,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甚至三司、提學等衙門,暗自竊喜。
科舉的重要性,對于一個集權皇朝而,再怎么重要都不過分。
賈璉不是不知道重要性,而是覺得就算自己盯著,下面的人要玩花招,還是能玩出一朵花來。
提前泄露題目之類的都是非常低級的手段了,有一種作弊的手法,就是在文章里留暗號。約定好一段或者一句話結尾的時候,用一句事先約好的話,或者是某個語氣詞。總之搞的跟地下工作者一樣。
應該說廣州這邊的教育系統,沒有受到賈璉各種舉動太大的波及。主要是賈璉沒有去折騰的主觀意愿。
準備期間,作為賈璉最信任的護衛頭子,張柱子提出了一個疑問:“此前傳的沸沸揚揚的暗花,如今雖然沒了音信,卻不可不防。”
所謂斷人財路,殺人父母,賈璉干的事情,斷了無數人的財路,誰能保證沒有人鋌而走險呢?
這次出巡的安保工作,其實難度還是不小的。
這個建議,賈璉倒是比較上心的,畢竟他比誰都惜命。
思之再三,做出安排。
過了一個還算熱鬧的中秋節之后,賈巡撫出巡的隊伍出發了,城內各路官員送出二十里,回來的路上祁云有點擔心的對布政司道:“惠州民情復雜,卑職建議派一千人馬護衛,撫臺大人拒絕了,撫臺的安危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