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兩個皇子一起到研發廳
“鄉試之后,準備外放一任,以陛下對你的寵信,多半是巡撫,而不是上頭有個婆婆的布政使。”
鄉試之后師徒二人難得聚在一起說話,原因廣州那邊傳來消息,法國人派來的特使,還有個什么家,手里拿著一本基礎化學,到處問誰是賈璉。
這書是讓阿讓干的好事,也不知道引來了哪個科學家,賈璉希望是拉瓦錫,這時期就他最牛逼。
接待使團的事情,還是交給了李亨,這廝又提要求,請賈璉幫忙。
承輝帝把事情交代給張庭恩,賈璉被叫過來說話。
公事簡單的一兩句說清楚了,張庭恩更多的是關注賈璉后續的發展。
“如果是外放,學生希望去沿海。”賈璉是一點都不客氣,主動提要求。
張庭恩聽了微微皺眉;“這話當著為師的面說就好了,出去不要提。都是為朝廷效命,豈能挑三揀四。”
賈璉笑道:“先生誤會了,微臣是怕自己到了某個內陸省份,沒有事情可做。到時候,不是整頓吏治,就是折騰士紳。”
這是真心話,賈璉如果去了某個內陸省,能做的只有這兩樣了。
“按說最合適的就是江南省,奈何你祖籍江南省。原則上是要回避的。”張庭恩想了想,給了這個解釋。
賈璉也沒再說啥,反正話說在前面了。如今承輝帝整頓吏治,不是崇禎反貪去的,而是沖著懶政怠政去的。力度真不夠!
可是話怎么說的,千里做官只為財,不讓撈錢了,官做的還有意思么?
沒錢,如何維持體面的生活?不是誰都能像賈璉這樣,自己能掙錢。
見賈璉沒提研發廳的事情,張庭恩欲又止,沒有攔著他告辭離開。
私下里,承輝帝倒是提起過這個事情,說的是賈璉檢查,所以即便他外放了,也要維持原樣。只是,也需要一個強力一點的人物坐鎮。
承輝帝就此征求張庭恩的意見,是讓李元去坐鎮,還是讓李亨去坐鎮。
張庭恩剛才就想問這個來著,最終還是沒問,畢竟真的問了,賈璉的政治傾向可能就此暴露,張庭恩不愿意看見這個。
現在的賈璉看著很簡單,乃是當今的寵臣,不可節外生枝,還是自己傷腦筋吧,不必麻煩賈璉了。
打發了賈璉后,張庭恩去見皇帝,君臣二人落座后,張庭恩開門見山:“研發廳由誰坐鎮的事情,微臣也沒個主張。陛下有意兩位皇子,不妨與他們好好聊一聊,問問他們的想法,再做決斷。微臣與兩位皇子接觸不多,不好替他們做主。”
承輝帝想了想:“好吧,也只能這樣了。”
張庭恩走后,承輝帝讓人把兩位皇子叫來。
沒有一起見他們,而是單獨來到御書房內,承輝帝先見的李元,問他:“賈卿要外放,最遲年底就能定下來。研發廳情況比較特殊,朕觀朝中諸公,皆不如你與李亨合適。你對研發廳了解多少,如果到任,會如何進入狀態。”
李元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才道:“前幾日,見到了銀行的人,一起吃酒閑話。他們提到了研發廳,說賬目上趴著三百萬巨款,實在是可惜了。今年的夏稅,兒臣特意去了解了一下,研發廳繳的稅款,多達三十萬兩。兒臣還聽說,研發廳重獎有貢獻的工匠,個別工匠的收入,甚至高于二品大員的年俸。似乎有亂了綱常的嫌疑。這些都是聽說的,還是要親自去了解一下,才能做出判斷。”
李元進步了,而且很大,不再是那個親近的人說點啥,多半會相信的二皇子。
承輝帝聽他說完后,想了想沒明確表態:“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從李元的語氣看,他對于工匠待遇太高,心里是有看法的。認為工匠不該拿那么多錢。
李亨隨后入內,站在對面表情努力的嚴肅一點。
承輝帝問了同樣的問題,李亨不假思索的回答:“從研發司到研發廳,這是賈璉一手做起來的產業。如今這份產業在朝廷的名下,而且正常納稅。兒臣就很好奇,憑什么?都是官營的營生,江寧織造,江西的官窯,除了一些貢品之外,可曾給朝廷繳過一分錢的稅。兒臣看過記錄,江寧織造在太祖年間,每年上繳至少百萬兩至內帑,試問父皇,如今江寧織造年上繳幾何?”
提到江寧織造,一直是甄家掌握,太上皇年間,甄家就停了每年的利潤上繳,甄家倒臺后,換了個江寧織造,卻延續了此前甄家的做法。
嗯。新的江寧織造,也是承輝帝的潛邸舊臣,只是地位不高,承輝帝也很喜歡在類似的位置上,用一些王府舊臣。說到潛邸舊臣,承輝帝不禁想起了韓宗,他是帝師,本是最有希望成為內閣大臣,甚至首輔的。奈何……。
后來很多事情挖出來,韓宗在兩江總督期間,與甄家過從甚密,這些內幕一度讓承輝帝很憤怒。
甄家被扳倒后,承輝帝倒是沒再記恨韓宗,反而偶爾念起他的好。
“行了,讓你說研發廳,扯那么遠作甚?”承輝帝似乎被觸動了內心的傷口,顯得有點不高興。
李亨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飛的老遠的,感觸頗深。
問題沒有答案,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皇帝,李亨便道:“研發廳現在好好的,兒臣去坐鎮,自然是蕭規曹隨。研發廳說起來是個衙門,實際上是個朝廷的大工坊,是一門營生。若論經營之道,賈璉能甩兒臣七八條街去,兒臣自問,沒本事比他做的更好,既然如此,為何要自作聰明,改弦更張?維持舊貌不是很好么?”
說實話,承輝帝認為這個答案才是滿分的答案。
別人下面的臣子每天都說“陛下圣明”,實際上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怎么能不知道自己是有短板的,圣人都做不到全知全能。
所以,研發廳既然做的好好的,為何要改變呢?論經營之道,別說李亨了,朝廷里有一個算一個,比賈璉要差很遠很遠。
李亨見皇帝表情欣慰,又補充了一句:“兒臣若是去了研發廳,與其說是做主,不如說是替賈璉看好這一畝三分地,別讓別人禍禍咯。”
聽到此處,承輝帝基本有了定數,但還是決定最后給李元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