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紅樓:我是賈璉 > 第445章 太難了

      第445章 太難了

      這個事情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前腳剛解決了東平王的事情,后腳遠在漠北的李逆派使者進京,幾乎是同時,西寧王的世子也進京了。

      李逆的使者倒是好辦,來的目的就是拿到赦免文書,以及冊封文書,由此可以名正順,通過貿易來獲取漠北急需的物資。

      西寧王的情況要好多了,畢竟他盤踞在河西走廊,還在與林丹王的勢力對峙,兩邊雖然沒打起來,事實上也互相牽制了。

      西寧王的要求也不高,他愿意退出河西走廊,以新省為前進基地,越過蔥嶺,開拓新的疆域。當然,做到這一步的前提,能得到朝廷在物質上的支持。關于這個事情,承輝帝想起上次會議,賈璉關于人口的話題,便讓人把賈璉叫來。

      不叫不行,賈璉就是這樣,如果承輝帝想等他主動介入,那他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待到天荒地老。

      見面之后,承輝帝也不兜圈子,開門見山:“西寧王欲重開安西都護府,恢復盛唐舊貌,需要朝廷的支持,你認為如何?”

      賈璉沒想到西寧王也有雄心壯志,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干的過羅剎帝國。

      哦,現階段,羅剎國還在打土耳其謀求黑海的出海口,那一時半會沒事,必須抓住時機,進軍中亞。

      “微臣以為,此時出兵重建安息都護府,正當其時。朝廷不但要支持,還應該大力支持。今后但有流放者,優先流放西域,充實當地人口。”

      賈璉果斷的支持西寧王的戰略構想,如果他在安息都護府故地建國,那真是樂見其成。

      承輝帝卻另有看法,并且沒有藏著,表達了擔心:“朕所憂者,西寧王必遷河西人口入新省,屆時朝廷即便遷陜、晉人口入河西,所需開銷也不是個小數字。如果百姓能自發前往,那便能省不少。需知,如今朝廷也不寬裕,內帑幾次撥付后,如今不足三千萬元。”

      承輝帝的意思,他也沒啥錢了,看著內帑不斷的減少,他也心疼的厲害。

      說是不足三千萬,按照賈璉對皇帝的了解,應該是還有三千五百萬前后,甚至接近四千萬。

      賈璉稍加思索,提出了很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陛下想要提高百姓主動遷徙的意愿,其實不難。只需朝廷承諾,遷徙之后,不論男女,十六以上,四十以下,皆分地五十畝。唯一難辦的,就是前往西域時,如何組織好,盡量減少途中人員的損失。微臣之見,與其擔心朝廷遷徙人口所需的費用,不如擔心當地士紳從中作梗,阻撓百姓自發移民。”

      這年月走長途就很要命了,過玉門關往西,那更是一條艱難之旅。王子騰在西域殺了幾百萬口,如今正是缺人口的時候。

      西寧王一旦主動退出河西,大量人口跟隨遷徙,填入新省。河西走廊也是貧瘠之地,土地少了,根本沒有吸引力。

      但是國人對于土地的執念,吸引力太大了。只要朝廷說到做到,屆時唯一的阻力,就是地方上的士紳。

      為什么呢?士紳占據了大量土地,失地農民只能做佃戶謀生。如果朝廷分地的消息真的能抵達基層,大量百姓遷徙了,誰來給士紳種地,沒人給士紳種地,士紳剝削誰去?

      別看這些基層百姓,日常過的是牛馬人生,離開他們,地方士紳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總不能自己去種地吧?

      所以,歷朝歷代,都在想法子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普通的百姓,基本都是文盲,人生最遠的活動范圍,可能就是方圓五十里,百里就到頭了。

      陜西、山西等地還好點,畢竟有麥客的傳統,一小部分人口存在流動,但也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大周承繼了明朝的一些政策,建國初期,也采取了明朝的一些制度,比如路引。沒有這東西,你就算是忙命天涯,也很難跑的太遠,上山落草更簡單一點。只能說,這是農耕文明的一種必然。

      承輝帝也聽了這一番話,認識到賈璉說的更有可能性,畢竟士紳都是啥玩意,承輝帝心里很清楚。

      這就是一幫得寸進尺的玩意,還是以兩江為例子,如果不是孫化貞的鐵腕鎮壓,兩江士紳要上天。

      當然了,兩江工商業發達,不管誰來當這個皇帝,都會格外重視這塊稅賦重地。

      問題士紳是能偷就偷,能逃就逃,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節奏很熟悉?

      熟悉就對了,這玩意就是人性。

      嘴上都說,省下的稅裝進口袋里,總比便宜了貪官污吏要好。

      實際上國家一旦稅收枯竭了,入不敷出,就要出大問題了。

      趕上一點天災人禍,百姓遭罪的日子就來了。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問題,現在大周好些省的人口密度擺在那里的,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就是干草堆上落火星子。

      “無論陛下想要做點什么,當務之急,還是重新整頓黃冊,摸清楚朝廷的家底。看看國家如今到底有多少人口,看看有多少人口被隱匿了,摸清楚底細之后,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地方上如果是一本糊涂賬,那就只能任由地方官員以及士紳胡作非為,想怎么糊弄朝廷都行。”

      承輝帝對賈璉的建議,深以為然。土地兼并,隱匿人口,這都是老問題了。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朝廷的財政收入。為何本朝過去了一百多年,收丁口稅的時候,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甚至更早的黃冊呢?

      什么是丁口稅?

      就是人頭稅!

      但凡是個國家,沒有不收這個稅的。

      用現代的話來說,你就算是想收人頭稅,也要搞清楚國家有多少人,不能一直是糊涂賬。

      你非要說弄的很清楚也不現實,至少要距離真實數字更接近一點,才能避免朝廷稅收的損失。

      所以,賈璉的建議可以總結為兩條,對外,全力支持西寧王開邊,恢復安息都護府,對內,開啟新一輪的人口普查,摸清楚家底。

      這個事情的工作量很大,但必須要做,不做不行。

      承輝帝聽進去了,賈璉告辭之后,立刻把張庭恩與寧克叫來,提前開一個小會。

      提起支持西寧王的事情時,張庭恩和寧克都表示沒問題,但是提起重編黃冊的時候,兩人都面露凝重,一臉的難色。

      這倆都為難了,即便是張庭恩,也在思考,這活到底有多大。

      單單是搞人口普查,其實不難的。難的是一旦落到了基層,該如何執行?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個時代,想要搞人口普查的難度,簡直難以想象。

      基層治理全靠士紳的時代,就問你人口普查怎么推行?地方上的吏是辦事的主力,他們與士紳之間的利益關系,早就深度綁定。

      這么說吧,士紳不配合,這事情就無法進行。

      張庭恩思之再三,嘆息道:“難,太難了!”

      (本章完)

      _c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