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之后,考了個庶吉士,進翰林兩年后沒外放,而是直接去了督察院。當初不是沒機會外放,而是覺得外地太苦,不愿意離開京城繁華之地。
再看看對面的賈璉,十六歲中狀元后,一戰鄖陽擒賊首,隨后代理知府,治理一方,安定百姓,恢復生產,征集卓越。再戰濟寧,平定教逆,三戰張家口,解除北方危機,挽救宣大。非要挑賈璉的毛病,無非就是所到之處,士紳豪強怨聲載道。許霖其實很清楚,地方上的士紳豪強都是啥德性,作為一個官員,被士紳豪強嫉恨,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反而是榮耀。截至目前,賈璉也不過十九歲,再看看自己呢?
許霖還是個有廉恥感的人,一番對話后,許霖突然意識到,此前對賈璉的種種無端的惡感,毫無來由,根源是嫉妒所致。
一時間,許霖無以對,羞意難當,以袖掩面,掉頭就走。
此前所有的傲氣,在這一刻都化作早春的風,越來越遠。
說實話,許霖的表現令賈璉感到了意外,人果然是復雜的。同樣是大家族的出身,看看近代就知道了,多少偉大的人物都是名門世家出身。同樣還有更多的名門子弟,跟著去了對岸,在彈丸之地茍延殘喘。
不能因為人的出身,就給一個人下結論。任何一個文明的誕生過程,都不會只有光彩奪目的一面,還有看不到的黑暗一面。
下意識的,賈璉對許霖的態度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變化,至少不再鄙視他了。
尤其是看著這廝孤身踏上歸途,而不是與他人結伴,報團取暖。
督察院因為方頌被毆打的事情,許霖被罷免,其他四人則被派往地方按察司,京官外放平調,等于被貶。
僉都御史方頌,養傷半個月就好了,回來后去吏部辦手續,出任右都御史,連升三級。
隨著方頌的上任,內閣也在議罪銀子的條例上簽字用印,確定針對官員的優待處罰條例。
看見這個新規時,賈璉真不知道該作何感想,總之就是很復雜。
貪官被發現,可以用錢買命,這是被發現的,沒被發現的呢?
只能說,王朝中后期的任何變法,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中央財政,而不是首先考慮底層民生。
朝廷有錢了,底層百姓造反了,軍隊有錢發軍餉,鎮壓就是了。
任何朝代,首先被犧牲的,永遠都是社會最底層。
看看這條由自己鼓搗出來的新規,真的能通過,賈璉再次深刻領會了特權一詞。
人類社會永遠沒法避免特權的存在,想要讓一個國家保持良性發展的狀態,就必須保證向上的通道存在。
作為特權階級的一員,賈璉有時候內心深處,暗暗的尷尬,然后甩甩頭,忘掉。
我只能保證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善待底層。至于賈家的奴仆們,他們(她們)可沒資格做社會底層。
這個國家的社會的底層,在廣大的農村。城市里的小市民,但凡有一份三餐能保證的工作,都不夠資格。
后來,農業稅雖然免了,但是,資本來了。種子、化肥、農藥,先過一遍,然后就是一家一戶養幾頭豬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但凡能夠規模化生產的領域,資本都不會放過。
整體來看,社會財富增速加快了,但是所謂的減低效應,可以忽略不計。
底層只能出賣自身,打工掙錢。但凡有人敢說善待員工,就會被打上破壞環境的罪名。
資本家中有個別另類出現,官媒紛紛下場,群起而攻之。
嚇的作者連夜去翻憲法,翻勞動法。
扯遠了,歸正傳。
承輝十一年,官場的春天來的有點晚。一場風波,被戲稱為“倒春寒”。
督察院作為重災區,再次進行整頓,換了一小半的官員。各省的按察司,也被要求自查,年內朝廷派巡按御史核查,真的發現問題,罪上加罪。
盡管官場案件不斷,但總的基調沒變,不是重大的罪名,不殺。
督察院的整頓還在進行中,山西的案子由龍禁尉負責調查,兵部也沒閑著,岳齊推出了新的軍制改革。
軍隊改革的初衷,打造一支能打仗的京營,注意,這里不含地方。
現階段的改革,可以視作一次常識。
岳齊有豐富的從軍經驗,所以,針對京營現有問題,結合現有的成功經驗(神機營),推出他的方案。
京營分三個部分,野戰軍,戍衛軍,禁衛軍。
野戰軍分為三個鎮,原西山大營改為西山鎮(第一鎮),設統制一人,協統二人,下轄標、營、隊、排、棚各級。
南苑鎮、通州鎮,為二三鎮,每個鎮兵力在一萬五至一萬八千人之間,裝備照搬神機營。
軍改參照物神機營屬于戍衛軍,經營序列為第四鎮。
九門鎮則為禁衛軍,序列第五鎮。
御馬監,龍禁尉,不在京營之列。
軍改后,左中右三軍都督以及大都督,都作為臨時差遣,不再是常設職務。
此方案一出,京城勛貴震動,紛紛上書表達不滿。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