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郡內的衙門,楊菀之立馬起草了一份集賢令,自掏腰包墊了五百兩白銀,用作給治水能人的嘉獎。文府尹等人都嘖嘖稱道楊菀之不愧是皇太女的養姐,一出手就是五百兩。焚琴聽時只是低頭看了一眼自家大人穿了三年不舍得換的官靴,心想自家大人若是對自己也大方點就好了。
當年辛兆給楊菀之賞的金銀,在云頭村修書館的時候楊菀之自掏腰包掏了一百兩給云頭村買書,現在又掏了五百兩找人給綿州治水,這錢楊菀之是一分沒花在自己身上。焚琴暗嘆自家大人還是傻,她要是圣人,遇見這么傻的官,心里要樂開花了。
五百兩白銀對于人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要知道,當年楊菀之在洛陽買的小破屋子也不過二百余兩,五百兩可以讓一戶農家人躺平半輩子了。一時間,雪花一樣的信函遞到了巴西郡的小山洞里。楊菀之最開始還會每一個都認真地看,可這些信函實在是太多了,有些寫的很是無厘頭。
比如這條:草民以為堰塞湖可以不必解決,如此大湖,可以養魚、種菱藕……
再比如這條:草民建議填了種田。
又比如這條:這堰塞湖又有何難?使用硫磺伏火法,將堵塞的砂石土壤通通炸開便是!
還有來孔雀開屏試圖相親的:這位英明神武舉世無雙的大人,草民李四,今年二十四,身高六尺四,家有薄田三畝,尚未婚嫁……
也有雖然沒有治水之法但想要入仕的:余少時好學,十三為秀才,通文識武,詩書俱佳……
楊菀之望著這些折子,腦瓜子嗡嗡地疼,坐在小山洞里一下一下地揪著頭發。文府尹也是嘖嘖搖頭:“唉,這五百兩銀子不會給不出去吧。”
他們想要的不是一個模棱兩可的提要,而是一個細致的、能實施的方案。楊菀之頭痛不已,最后文府尹差了一個識字的小吏和焚琴二人一起幫楊菀之先將這些信函篩選一遍,把那些一看就實施不了的否決掉,剩下來的再拿給楊菀之等人過目。而楊菀之則馬不停蹄地帶著工役去了昌明郡的郡城,清理廢墟。
距離地動已經過去四個月,被埋在郡城下的死難者已經盡數化為白骨。一開始楊菀之還會覺得恐懼,等到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好在文府尹等人行動及時,將幸存的百姓都從城中遷走,因此沒有導致瘟疫。楊菀之和一眾工役都全副武裝,工役們將整個郡城都清理一遍,在郡城西邊挖了一個大坑,將這些死難者的尸骨就地掩埋。而楊菀之則在昌明郡原郡衙的遺址里翻找有用的資料,終于找到一張破破爛爛的昌明郡規劃圖。將圖紙和如今的郡城遺址進行比較,標出郡城里受地動改變地貌的部分,楊菀之安排好工作,又匆匆忙忙趕回巴西郡。
此時,焚琴和小吏已經挑出了二十幾份看著還有點想法的信函,遞給楊菀之。
楊菀之和文府尹幾人湊在一起,選定了幾個方案。這些方案異曲同工,都是要開渠引流,其中還有一個提出可以將開渠法和伏火法相互結合,分步泄洪。這個提出分步泄洪的方案非常詳細,方案的最后,還提到這個方案一定要他實地去勘踏,才能定下最終的實施方案。這個寫了足足有六頁的泄洪方案,給了三種不同的對策,可謂詳實。楊菀之和文府尹二人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文府尹大贊:“楊大人,這林伍是人才啊!若是白身,讓他來我綿州做水利司的司正!”
楊菀之看了一眼來信之人的自我介紹:“可惜了,這人是梓州鹽亭的工曹,若是綿州下屬的郡縣,我們還有權力調人,隔了一個州,借用一下還行,要是調用的話,有的麻煩。”
“讓他辭了官,再來我這邊!州府司正不比他們地方的小工曹要好?傻子都知道怎么干!”文府尹鐵了心想要挖梓州墻角。
錨定了人才,就是將這幾人都叫到巴西郡來,實地勘探一番。這些人過來還有些日子,楊菀之也能喘口氣,每日去看看堰塞湖的水位和堵塞物的狀況,然后回到小山洞里制定昌明郡的重建方案,同時還要把控巴西郡綿州府城的重建情況。
柳梓唐從劍州姍姍來遲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
楊菀之盤腿坐在山洞里,對著昏黃的燈光擰眉看著營造司遞來的圖紙。她本就近視,這山洞里的光線算不得好,她只能弓著后背貼在圖紙上。如今已是十月末,她身上披著一件厚披襖,從前櫛風沐雨曬得黑漆漆的皮膚,在這巴蜀終日陰雨不見光的山洞里倒是養回來了一點,只是看著反而不如從前有精神。她提著朱筆在圖紙上勾勾畫畫,一邊問身邊的工曹道:“洪工曹,你不覺得這昌明郡的衙門應該放在這處更合適些么?還有這書院,離鬧市酒肆太近,向西移到這片居民區的西側,和鬧市隔開……”
柳梓唐在那靜靜地看了許久,覺得她就像是一幅畫一樣好看,又見她眼下泛著青黑,想來這一陣又不好好休息了。就在這時,綿州的司徒使喚他道:“柳大人,綿州的賬冊已經備好,麻煩您跟我來。”
楊菀之這才從圖紙中抬起頭,和柳梓唐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柳梓唐對綿州司徒使道:“此次災銀丟失與你無關,你也是被朱萬全等人連累,我已經查清情況上書圣人,不會免你的官,你的調令很快就下來了,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好好交接一下公務。”
“多謝柳大人。”
山洞很大,營造司的人對山洞做了簡單的支護,地官們在另一片區域辦公。不過柳梓唐來得晚,府城的衙門過兩日就完工了。如今整個巴西郡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要想全部建完,或許要過上三年,不過總歸讓人看著些希望。劉大人在走前已經將巴西郡的重建全部安排完畢,楊菀之只需要解決昌明郡和堰塞湖就行。劉大人回鄉前,楊菀之也想過挽留,但他去意已決。
在綿州的大山里,楊菀之也見到了之前一直沒見過的吊腳樓。原以為吊腳樓是架在水上的,沒成想在綿州見到的大多在山壁上,就像是把官道的支撐結構放大了,使得山坡、腳柱、地梁形成穩定的三角形。而且這些吊腳樓沿著山壁可以層層疊起,楊菀之走訪到一處山間小村落,遠看那山的半面都是吊腳樓,像是凌在山上的萬丈高樓,可走進村落會發現這些吊腳樓都是獨立的空間,很是神奇。
西南工匠的營造方式和中原略有不同,吊腳樓的營造也特別方便,因為都是木質結構,西南山林茂盛,幾乎不需要營造司費心思幫助,這些村子已經自行完成了重建。楊菀之也見到了不少有本事的工匠,如今昌明郡缺人,楊菀之自是求賢若渴,只是這些工匠有些不愿意離開自己的村子,倒是頗讓她惋惜。楊菀之如今每半個月都要寫一篇述職報告,遞去京中。
只不過,含光殿里的折子已經堆了很高,楊菀之的幾份述職報告都被淹沒在了這些折子里。辛兆近日頭疼得厲害,甚至夜不能寐,一連去信好幾封,問辛溫平何時還朝。辛溫平如今有身孕,月份尚早,這一胎不算很穩,沒法夜以繼日地趕路。加上她還帶著竇章生前的朝服回京,要在大興為竇章立衣冠冢,路上總有百姓、寒門學子要拜謁,走到汴州府時身上受的傷復發,竟是停了半個月。
錢星梵出了東宮,前來汴州陪辛溫平,留下章云舟和姚慎身二人。姚慎身忙著做他英雄救美為愛私奔的黃粱大夢,章云舟卻是派人偷偷地搜羅姚慎身和宮中貴人私通的證據。而另一邊,辛溫平遲遲不回宮,云妃也著急,她還等著辛溫平這個主角之一來唱她的這出戲呢。如今云妃借口自己也想潛心修行,干脆學著靖妃,抱著辛溫若直接住進了護國寺日夜誦經。而鐘萃宮的宮人也得了主子的信,給姚慎身二人創造了不少空間,還偷偷換掉了姚慎身偷偷帶給蘇貴人的避子湯的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