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邊的群山了嗎?”梁棟又把手往南一指,“過了那邊的群山,就是楚江省。我打算爭取一下,從這里往南,穿過那片群山,修一條高速公路!”
梁棟的豪,頓時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所有人不自覺地把目光投向了南邊。
“梁書記是吧,你知道修這條路需要多少錢嗎?”那個趙強教授忍不住問了一句。
“指望我們槐安縣財政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是淮州或者嶺西,都不行,只有國家出面,才能完成這個項目。”梁棟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這條路不是我最先提出來的,其實早在二十年就有人提出過這個方案了,只不過當時咱們國家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要想穿越這連綿的群山,困難太多。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盾構機,群山已經成不了障礙了,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設想。一旦這條高速通車,將成為連接我國南北方的第七條公路大動脈!”
梁棟不知道的是,這個方案的提出者,正是趙老。
當時,趙老還是一個省委書記,他的這個提議沒有被采納,除了我們沒有自己的盾構機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國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進藏交通上了。
進藏的公路和鐵路,事關國土安全,自然要優先進行了。
何況,我們已經有了六條南北方向的高速,這第七條早建晚建也就沒那么重要了。
只是,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盾構機,再提這個方案,就很有必要了。
當王庚寅把梁棟的這個想法告訴趙老的時候,趙老笑著說了一句:
“這小家伙兒,越來越有意思了。”
“你憑什么篤信國家會采納你一個縣委書記的意見?”有人問梁棟。
“從我們的地圖上來看,這條路在其它六條路的正中間,一旦建成通車,絕對會成為七條大動脈中最繁忙的一條,將會給全國的交通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梁棟從容不迫地回答道。
“你們槐安只是一個縣,搞了一個工業園區,已經算是舉全縣之力了吧?再搞一個新城,你們縣財政能負擔得起?”又有人問梁棟。
“我們有了建設工業園區的經驗,再建新城就會少走許多彎路。至于資金方面,上級財政如果能給我們撥付一部分,絕大部分,我們都可以自己負擔。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的工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入駐的企業,大部分已經開始投產,商業住宅項目也十分成功,當地老百姓和外來務工人員對這些房子,都有著極強的購買意愿,說明他們很看好我們槐安的房價走向。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只要我們能把工業園區經營好,帶個好頭,就不愁新城的土地賣不上價!只要大家都對我們槐安有信心,我們槐安新城就一定可以建起來。”
梁棟頓了頓,繼續道:
“如果‘山河大學’能落戶我們槐安,對我們來說無疑又將是一個超級大利好!這樣的話,我就更有信心了。在這里,當著這么多領導、教授和專家的面,我不妨吹個牛,給我十年時間,我一定會讓槐安成為嶺西和楚江正中間的一個明珠城市,成為這一大片區域的,中心城市!”
考察團里,五十多歲的趙強教授已經算是最年輕的一個了,這群老頭子的平均年齡,沒有六十,也差不多了多少。
梁棟的豪壯語,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的意氣風發!
少年強則國強!
這個國家終究還是要交到這些年輕人手中的。
這,就叫傳承!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