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正值當年的陸知行,就是絕對的績優股,接覃d的班,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一增一減,市長系好像也并不弱于書記系。
本土派人數最少,只有三人,但他們不但占據了地利,還掌管了政法和紀檢兩個重要部門,實力也絕對不容小覷。
何況,常務副市長靳曦又同本土派暗通款曲,關鍵時刻,很有可能會倒戈一擊,打陸知行一個措手不及。
隨著陸知行對市政府的掌控越發到位,他在淮州的威望也日漸提高。
覃d反正還有一年,沒必要與陸知行賭氣,去爭個高下,所以,凡是陸知行的提議,他基本都不會反對。
書記系的幾個人也樂得見到這種情形。
如果覃d要和陸知行斗個不亦樂乎,他們夾在中間才是最難做的。
既然屬于書記系,那就肯定要維護書記的權威,維護了書記權威,那就肯定要得罪市長。
大家都明知這個市長很快就要接任書記,卻又不得不跟他唱反調,你說,等市長當上了書記,會不會秋后算賬?
身在官場,那就得按游戲規則辦事,墻頭草是最不可取的一種選擇。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既然能夠背叛第一次,那就肯定還會有第二次。
這樣的人,誰會用?
所以,一旦選好了隊伍,那就必須從一而終,萬萬不能因為一時處于劣勢,就改換門庭。
對于靳曦來說,他選擇跟曾憲磊合作,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還談不上改換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