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何老頭正在擺弄他的花花草草,看到梁棟手里提的酒,頓時喜笑顏開:“呵呵,臭小子,你怎么知道我想喝酒了呢?”
老頭兒說著,突然臉色一凝,又道:“不對,臭小子今天遇到了煩心事。你別說,先讓我猜猜,是小兩口吵架了?”
梁棟搖搖頭。
“那就是工作上遇到了困難。”
“你咋知道?”梁棟問。
“能讓你一個毛頭小子煩心的不是感情就是工作,這有什么難猜的?”何老頭得意地說,“好了,說說看,遇到了什么麻煩。”
“怎么說呢,就是我最近在鄉里的境況不太妙。鄉里的情況以前我給你說過,書記鄉長各有一個圈子。鄉長強勢,書記弱勢,而書記在位置上又壓鄉長一頭。他們兩個斗法,我本不想參與,只想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誰知道,最后弄得個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書記書記記恨,鄉長鄉長也不待見。今天我布置給民政辦一個工作,一個小小的副主任竟然不買我賬,你說可氣不可氣!”
何老頭呵呵一笑,神秘兮兮地問:“你是如何理解‘圈子’的?”
“圈子不就是小團體,小山頭嗎?”梁棟不解地說。
“膚淺了。圈子其實可以歸結為一種官場病態文化,自古有之。歷史曾先后出現過四次著名的黨爭,分別是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晚唐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新舊黨爭’和明朝后期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每一次黨爭都都王朝覆滅的前兆,而每一個王朝又都繞不開黨爭之魔咒。王朝成立初期,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卻往往政治清明,吏治清廉,國勢蒸蒸日上。而一旦天下大定,就會勢力角逐,黨同伐異,然后就是黨爭為禍。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抵就是這樣一個魔咒,周而復始,循環不止。世界上幾大文明古國,只有咱們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傳承至今,傳承下來的既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又有沉疴積弊的思想毒瘤。圈子文化就是這樣的一顆毒瘤,對于我們的干部隊伍,有百害而無一利。”
何老頭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有人總結出這樣一個段子:不加入一個圈子,就成為所有人的敵人;加入一個圈子,就成為另一個圈子的敵人;加入兩個圈子,就等于沒有加入圈子;只有獨孤求敗的精英才可完全避免圈子的困擾――這種人通常只有一個圈子,圈子里只站著老板一個人。這個段子十分傳神的影射了我們官場的現實。身在其中的我們,根本逃離不了圈子的禁錮。你現在就是上述第一種情況,既不加入書記的圈子,又不加入鄉長的圈子,那就等于得罪了兩個圈子。而這兩個圈子又囊括了一個鄉幾乎所有的干部,也就等于說,你得罪的,是整個何沖鄉的官場。”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