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涌?”
“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胞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空隙,水在土孔隙......”
“說點我們能聽得懂的,說人話!”
水利專家剛用專業術語,為大家解釋管涌的定義,就被武警六大隊長的怒吼給打斷了。
另一個水利專家迅速組織語,驚慌的說:“大壩,可能要垮!”
六大隊的教導員震驚的瞪大眼睛:“好好的大壩,怎么會說垮就垮,你在開什么玩笑?”
水利專家用力搖頭:“我沒開玩笑,管涌的出現,代表大壩底部出現縫隙,里頭的沙土泥土層被滲透了!”
“水能夠直接從大壩底下的土層縫隙里鉆進來,底下那么大個窟窿在下面,你說洪峰來了大壩還能立得住嗎?”
聽完全部解釋,在場的所有人都慌了神。
不約而同的在第一時間扭頭看向身后高高聳立在那的大壩,以及還在大壩上奮力堆積沙袋戰士們。
他們現在就站在大壩上,若是壩垮了,豈不是所有人都得死?
這一刻,恐懼伴隨著雨水嘩啦啦落下,覆蓋在所有人身上。
秦風臉色同樣很難看,他知道防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沒想到竟然會問題頻出。
原以為,真的只是來幫個忙壘沙袋,可現在看來他們和站在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口上無異。
秦風詢問:“怎么樣能找到管涌滲水口,能不能堵住?”
邱國海也連忙反應過來:“是啊!滲水位置能不能用東西堵上,我們只要再堅持一個多小時就行,縣城的老百姓還在抓緊撤離,這時候堤壩要是被沖垮了,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水利專家連忙解釋:“先得找到管涌口的位置,確認缺口有多大,然后才能確認方案。”
事不宜遲,眾人迅速登上堤壩,開始尋找管涌口的位置。
兩位水利專家此時也都發揮了作用,通過觀察水面情況,很快就發現了一處不斷翻涌的氣泡。
之后,根據攜帶儀器測量出,管涌口并不算大,是可以堵住的,位置就在水面下方五米左右位置。
就在秦風和專家們商討,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堵住管涌口時,堤壩下方開來兩輛當地新聞車。
車門打開,實況記者帶著攝像師,以及新聞組的工作人員,趕緊就將鏡頭對準了這里。
“觀眾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了防洪堤壩的第一現場!”
“縣里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撤離行動,當地二十多萬居民其中至少有八萬人需要完成撤離,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我們相信在各界部門的配合下,一定能夠順利完成!”
“現在,我們將鏡頭對準堤壩上正在努力拼搏的戰士們,他們正在緊張的為抗洪工作爭取時間......”
女記者穿著雨衣,拿著話筒,正領著一個記者順著臺階往堤壩上走。
原本,她想找個人問一問,采訪一下,但卻根本沒有人停下來。
大家肩膀扛著沙袋,飛快的跑來跑去,即便是累的嘴唇發白,都沒停下來一下。
女記者見沒有一線搶險人員接受采訪,于是四下尋找后發現了不遠處的兩頂帳篷,并看到了正在其中和水利專家緊急商討事宜的秦風。
“走,跟我去那邊,那邊應該是抗洪指揮所!”
“我們去采訪采訪他們的上級,了解一下現在什么情況?”
女記者招招手,帶著記者就朝著那邊過去。
還沒等靠近帳篷,就被外頭正在替代秦風指揮現場的莊平給攔了下來。
“站住,你們是什么人,知不知道這里是什么地方?”
“同志你好,我是地方臺的記者。”
女記者拿出自己的證件,并說明是上級派她來到這里,記錄抗洪救災第一現場的。
來這里并非是要搗亂,而是想要通過鏡頭,記錄下抗洪救災的全過程。
只有這樣,等到災后大家才能知道,有這么多人在背后為了城市安全,為了老百姓奉獻付出。
雖然目的是好的,但在沒有得到秦風命令之前,莊平依舊不能放這兩人過去,而是讓他們在這等著,跑過去通報給了秦風。
秦風正和幾個專家討論到關鍵節點,聽到說有記者帶著新聞工作組的人過來采訪,頓時就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