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夠好的境界
馬克思有一個著名論斷:世界是無限的。由這個命題又推知,萬事萬物處在生生不息的綿延狀態之中,我們找不到,也找不到終點。另外,我們常可看到這樣一句話:脫離概念談概念和在概念之中談概念一樣,都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認為處于一種好的狀態中時,這種所處的好狀態早已是常態,于是“好”的追求價值就喪失了。可見,不管是從哲學的角度,還是邏輯學的角度來看,“好”都沒有止境。
誠然,用“好”來評價工作,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為大家所接受。可是,當我們做一項工作時,在認為它好的同時,請記住,它還可以更好。進步——正是由這樣一種謙虛、進取的精神所創造出來的。愛迪生正是在“永遠不夠好”思想的指導下,進行了兩千多次的實驗之后,才選出了一種更耐用的燈絲。
就如同對美的追求沒有止境一樣,我們對于自己進行著的工作,只能懷著超越的心態。“知不足,而后能改。”只有認識到不足,我們才有改進的欲望。但是,在我們對自己進行大膽要求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我們不是吹毛求疵,也不是懷疑現有的一切、批判一切。我們是“肯定中的否定”,肯定成績,并要求進步,這是宗旨。
當你對別人的贊美只是報以波瀾不驚的簡單一笑,心中所想的是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些的時候,或許你已經具備了這樣一種素質。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