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每個雍陽中學初中生的一天
略去開學前的軍訓,我們直接來看當時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對每個學生日常生活的影響——軍事化是無所不在的。下面的時間安排,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是必須嚴格遵守的。
上午6:00起床
這是永遠不能變的。不允許早起,如果被宿管大媽發現早起,是要扣班級量化考核的分的,而扣分是會被叫家長的。因而,從沒有人敢在6點之前起床,即使睡醒了,也要躺在床上。臨近6點的時候,宿管大媽會在樓道里巡視,看有沒有人早起。這個時候起床顯然是不明智的,很容易被逮到。也就是說,真的是不能不按規定來。6點的起床鈴打過之后,大家就可以起床了。但多數時候是因為打鈴了才醒。
上午6:10操場集合,準備晨跑(也稱“跑操”)
這個時間也是不能違背的。所以,從起床到在操場上集合,只有10分鐘的時間。在這10分鐘里,至少要洗漱完畢,不然怎么出去見人。由于洗漱間的數量不足以致所有這一樓層的人同時作業,在這里就有一個策略的問題。要想在第一時間占到洗漱的位置,就得動作快,越快越有可能占到洗漱的位置。倒推一下,就是要穿衣服快,就是要醒得快,甚至是在床上醒著等6點的鈴一響就沖出去。而且洗漱的時候也要有速度,不然6點10分是肯定不能到指定的地點的。在剛剛初一的時候,我們都還不能適應,總覺得時間很緊,但后來慢慢地就都提速了,到了初三的時候,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在6點之前就能醒,因為生物鐘已經發揮強大作用了。偷偷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著打起床鈴,然后在打鈴的時候沖出宿舍去洗漱間,洗臉、刷牙,這是基本項,如果想,竟還能洗頭,然后疊被子整理床單,把宿舍的值日做了。這些事在10分鐘之內都能完。
軍事化,最明顯的就是在宿舍管理上。被子疊得一定要像是部隊里看到的那樣,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床單也是一樣,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過去,都得是水平的,不能有高有低。在軍訓及開學不久的時間里,我們就一直練習疊被子,最后的結果就是被子上有各種印記,不用太仔細疊,就能把被子疊得符合要求。它已經變成了一個“標準被”(這是我們對這種被子的叫法)。枕頭的平面要求與床單相同。被子和枕頭都要居中放在床的兩面,不能放歪。所以,我們每年都盼著夏天快點來,這樣就能鋪涼席,就能省去整理床單的時間了。在床下面,有畫好的放盆和鞋的位置,要踩著畫的線放這些東西,放歪了也會扣分。窗臺上不能放東西。陽臺上的水壺要靠在一側放整齊,壺把統一朝一個方向。與掃把相對而放。屋里的地面上,除了剛才說的那些物品,其他一概不可以放。在柜子里,物品也要擺放整齊,不能凌亂。每天早晨所有人都出去之后,要把窗戶打開。所有這些都要遵守,否則都會扣分。每天上午和下午檢查宿舍衛生兩次,上午不合格的地方處理為警告,如果下午不改正,就要真的扣分了。有一個小本子放在一樓宿管大媽的窗臺外,每次回宿舍的時候都要看看有沒有被扣分,膽戰心驚的。3年如此。除了衛生檢查之外,還有就寢規定等事宜,下面再講。
晨跑集合的時候,每班要站好隊清點人數,人數不齊會扣分。晨跑要去鄰近學校的大操場,我們學校當初建校的時候,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學生,也就面積不大。鄰近學校是一所體育中學,操場很大,每次晨跑的時候都會看到他們的學生在做各種不同的訓練,姿勢很奇怪。我們的晨跑要在400米的環形跑道上連續跑三圈,由班中的體育委員帶著全班同學跑,其間隊伍不能散亂,還要喊些口號,比如“一二三四”、“我班英勇”之類的。班與班之間要留有適當的間隔。跑完了要原樣回到學校,之后才可以解散。全程都有評分員打分。所以,每次喊口號的時候,大家都很努力。這里就會遇到問題,1
200米,不是每個人都能跑下來的,也不是每個能跑下來的人都能以同一個速度跑完回程。那些堅持不下來的人,也一定要跟著大家。于是,就把他們放在全班最后面,即使他們有幾步沒跟上,也不太影響別人,后面的班慢一點就是了。如有病號,則須在前一天晚上找老師開請假條,在當天早晨交給體育老師,以證明該同學有理由不晨跑。偽造請假條是不可以的,會被查出來。晨跑這項制度是最具有剛性的,從來沒有被打破過,除了下大雪、下大雨之外。我記得有一次下了小雪,落在地上看不出來,但是人能感覺到,這樣的情況也還是要去晨跑的。于是,照常跑了三圈之后,頭發都濕了。不分冬夏,只要是在學校住的期間,都要晨跑。夏天還好說,冬天就有些困難了。冬天早晨起來,出去在操場上站隊,天還黑著,跑的時候天也是黑著的,而且風很大很冷,大家哆哆嗦嗦地在一起,那也得跑。能清楚地看到月亮掛在空中,于是我們就當是做了地理課的觀察實踐,每天看它盈虧,還控制了觀察時間。有幾次,還看到了流星,當時大家就都激動了,一起喊“流星啊”。這也要小心,不要讓評分員察覺才好。
我就是那種不太擅長跑步的人,這個制度讓我三年都很痛苦。每次跑完這1
200米,都像是要倒在操場上了,沒力氣再回去了。一開始,我們班的女體育委員就一直拉著我跑,為了讓我跟上全班。后來跑多了,就自己能跑完全程了,但疲累感仍揮之不去,需要時間來調整。
上午6:50早飯。
晨跑結束大概是6點25左右,從6點25到6點50這段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回宿舍整理內務,也可以到教室上自習。初一的時候,對新生活不夠熟悉,需要較長時間來整理內務,于是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宿舍搞衛生,先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床面,然后是輪流做宿舍的值日生,負責掃地和擦地,以及各種物品擺放的校驗。這些是宿舍內部的事務,老師和宿管大媽都不過問,要求就是要保證衛生合格。到后來學習越來越緊張的時候,就會出現之前說的情況,洗漱(有時含洗頭)、內務(有時含做值日)都在10分鐘之內完成,然后6點10分準時在操場上集合去晨跑。可以想見是怎樣的速度。那3年的速度訓練讓我在以后的生活里都有一種整潔和迅速的需求,一直到現在,我做事依然很快,雖然已經比不上當年。
用餐方面的規定也很多。在餐廳不能講話,這是最基本的,餐廳所見的場景就是只能聽見餐具碰撞的聲音,而不能聽見說話的聲音。每個人的座位是固定的,根據所在班級和所在宿舍來確定。一般都是與同宿舍的同學坐在一起。每班排一隊,內部排法各班自己商定。早飯的內容是3年來都沒有變過的。一個面包(菠蘿餡或草莓餡)、一張油餅、一個饅頭、一根火腿腸或一個雞蛋、一碗豆漿或一碗牛奶、咸菜或醬豆腐,這6種隨便選,每種只能要一個。午飯的內容也是固定的,只是午飯以周為周期,即每周一的菜色都是一樣的。每頓正餐有兩個主菜4個副菜,可以選一主一副,也可選兩副。米飯和湯(主要是雞蛋湯和綠豆湯)供應不限量。晚飯同午飯一樣,只是把米飯換成饅頭,另外加一個水果(蘋果、梨、西瓜、哈密瓜、橘子等,依季節不同而更換)。菜有的時候會不夠,所以需要有一個班內排隊的原則來保證公平。我們班的排隊規則是這樣的:如果第一周男生先打飯女生后打飯,那么第二周女生在前男生在后,一直這樣輪換;午飯和晚飯遵守上述規定,早飯可以在班內自由排隊。男生內部決定自由排隊,女生內部決定以宿舍為單位輪換排隊(與之前男女生辦法相同)。總之要保證公平。每頓飯都要有值日生來收拾餐桌,由于個人位置固定,這樣也可依衛生狀況給班級評分。另外,為避免浪費和挑食,還有-->>一項稱為“站盆”的制度。就是每班都會有一個盆是用來倒殘食的,但是殘食不能是可食用部分,應該是骨頭、魚刺等。每頓飯有一個班干部負責“站盆”,就是站在殘食盆旁邊,監督班上的同學,不能違反規定。餐具由個人自帶,放在餐廳小柜子里,餐具用后自己清潔。再由值日生擦桌子。最后走的是“站盆”的班干部,他要保證監督到每一位同學。同樣,餐后會有評分員對用餐的紀律、是否浪費為每班打分。
上午7:20~7:50早讀
早讀按照單雙日分配給語文和英語兩科。都是以讀課文為主,有時也會講習題,這與其他學校沒有什么不同。
上午8:00上課
從8:00開始,上午的課程,一共4節。課堂紀律與其他學校差別不大。
上午9:30課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