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他人的美好前程和未來
美好的前途是人人都向往的,嬰兒呱呱墜地之日起,就背負起了父母的殷切希望;從剛走進校門起,就開始立志成才,長大后要當醫生、科學家、文學家、警察……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后,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將來設計藍圖,前途是一個既遙遠又具體的東西,既不能確定它是什么樣子,又會在現實中找到些許跡象。
每個人都很注意別人對自己的前途的預測和評價,也正因為如此,才產生了到現在興旺依舊的算命先生,在現代社會,雖然我們以科學破除迷信,但贊美他人的前途和未來,仍是是贏得別人的一大技巧。
偉人毛澤東的一句“你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曾鼓舞了幾代青年人。在父母面前夸其子女有出息,將來準成大器,全家都會滿心喜悅,甚至把話當真。
贊美一個人的前途會使他備受鼓舞,信心十足。同時你的權威形象也無形中塑造起來,將來他成功之日,他的大腦中第一個閃現的形象很可能就是你當年的樣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好話三冬暖”。如果說贊美他人前途是暖及三冬之舉,那么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抓住他人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加以粉飾就是更高一著的險奇之道了。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在一本書里舉了這么一個例子:
有位雜志社的記者,有一次去采訪一位地位很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一打開,就首先稱贊對方的經濟手段如何高明,繼而想打聽一些成功的奧秘。但由于這是初次采訪,不能很快接觸到問題的實質。
這時,那位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說道:“聽說貴經理在業余時間很喜歡釣魚,在釣魚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在下偶爾也喜歡釣釣魚,不知道你是否可以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此話,笑臉頓開,侃侃談起釣魚經來。結果不消說,賓主雙方俱歡,
爾后采訪中自然方便不少。
從這位大人物的心態來看,因為所處的地位,有關經營方面的“高帽子頌歌”已經聽得耳根生繭了。而這個記者想到人物的另一面,從該大人物的業余生活開始入手,最后完滿地達到預期目的,其手段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得體的贊美行為的確威力無窮,可以自然地減輕我們交際的阻力。
包拯就任開封知府后,要選一名師爺。經過筆試,包拯從上千人中挑選了十個很有文才的人。第二個程序是面試,包拯把他們一個跟一個叫進去,隨口出題,當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