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攻心為上
任何求人行為,要想順利進行下去,都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先決條件:第一,你自己愿意求于他人;第二,他們愿意接受你的請求。在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比前者顯得更重要,難度也更大。因為居于被請求地位的人,心態一般都比較復雜。所謂攻心為上謀略,其含義是指:你不僅需要準確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打動對方并進一步征服對方的心,使對方從心里信你、敬你、服你、愛你,心甘情愿為你效力。求人時若能做到這一步,絕非易事。
曹操利用徐庶孝敬母親的弱點,設計將他弄到自己身邊。然而,他并沒有真正贏得徐庶的心,得到的只是一個對他離心離德、一不發的“廢才”。
劉備三顧茅廬,均遭到諸葛亮的怠慢,因為諸葛亮想以此考察劉備有無招賢納士的誠意和虛懷若谷的美德。當劉備心志專一、謙恭下士的品德深深打動了諸葛亮的心之后,這位隱居山野的“臥龍”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出山助他振興漢室。
以上兩則古代用人故事,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攻心謀略在辦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心態正常的人,希望遇到一個怎樣的請求者呢?換句話說,他對請求者抱有哪些企望和要求呢?
根據心理調查資料分析,被請求者對請求者的企望和要求,按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主要有以下四個層次的心理追求:
1
追求安全——企望請求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整人,不害人,不栽贓陷害。
2
追求溫暖——企望請求者能關心自己的疾苦,體諒自己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尊重自己起碼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3